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升学率是谁家的硬道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05: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升学率,一个说不清道不尽的话题。当升学率被异化成教育政绩,当师生被“唯分数论”推上高考战场,当教室贴上“抓高考抓出血来”的标语,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不再拿升学率说事”,山东率先喊出这一口号并践行之,尽管尚未根除应试教育顽疾,但彰显出政府层面教育政绩观的转变。

  ■给升学率松绑是一小步,却是教育理念进步的一大步。

  “今年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6月25日,记者的一位县教育局长朋友在电话里高兴地说,话语里透出了一份轻松。这份轻松来自于山东省政府的一道指令:不统计、不公布升学率,不以高考上线人数排名排队和奖惩。

  而在三年前的同一天,这位局长却是满腹愁怨地告诉记者:“我一宿都没合眼,根本睡不着。如果今年再考不好,我就该挪挪窝了。”按照惯例,6月25日是山东公布高考成绩的时间,同时省级招考部门把各市包括县市区的高考上线人数下发给各地。

  升学率似乎是个魔棒,就这样“简单地”决定着一个官员的“命运”。记者很能体谅这位教育局长的巨大压力。一年的心血就在这一天的数字上了——今年考上了多少大学生。他的前任因为连续几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在所在市的位次倒数,被政府“贬到”一个不重要的岗位上了。这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局长,跟县政府签了“军令状”,三年之内高考排名在全市要进到中游以上。

  “这种压力所带来的焦虑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指标分给各个高中,让校长给我签‘军令状’”。局长无奈地说,“不管什么招,只要能多考上几个大学生就是硬道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05:51:00 | 只看该作者
一纸禁令能不能管住排名的“冲动”

  【山东省政府强调,除考生本人和有关高校外,招生机构不准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成绩等高考信息,这一条,从源头上堵住了高考信息泄露。】

  “用了好多年‘高考第一’的大红横幅终于可以成为‘文物’了。”谈起山东省出台的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升学率的政策,山东某县一位校长幽默地说。据说,这个县有六所高中,而每年高考后,都有三四家高中在校门口打出标语:“热烈祝贺我校高考全县第一”。一个县怎么能出三四个“第一”呢?这让过路人大惑不解。而知情人自有一番解释:这所学校是本科上线总数第一,那所高中是应届生上线数第一,还有一所高中则是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排第一。每所高中都是“第一”,一时成为高考的“美谈”。

  “这两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很多学校不炒作高考状元,不挂横幅了。”淄博市一位高中教师对记者说,高考之后他特意到几所高中走了走,“门前什么也没有,以往早挂上‘本科上线人数全市第一’之类的大红横幅了。”

  大红横幅销声匿迹,在山东是去年的事情。2008年6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考信息管理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通知》,强调高考分数是考生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排名排队和奖惩。政令一出,大受欢迎。

  可事实上,“管住”高考信息一纸禁令并没有遏制住某些地方和学校追求分数、排名的冲动,攀比升学率在某些“局部区域”仍然在暗中进行。2008年7月9日,山东省招生管理工作电视会议召开。这本来是一次录取前工作例会,可会议上的一则消息却在全省引发了一次大“地震”,三市教育局和十所学校在全省被点名通报批评。

  处罚的原因就是这些单位和学校违规处理高考信息,因为公布上线人数受到处罚,这在山东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而在此之前的6月25日,山东刚刚公布高考分数线,德州二中就在学校网站发布“特大喜讯”,宣称学校2008年本科军检及艺体双过线人数“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并对高三“考得好”的班级及班主任进行排名排队。为升学率“买单”,德州二中也因此成为山东受到严肃处罚的“第一个”。

  2009年6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又一道禁令下发到各市人民政府,重申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和公布升学人数、升学率等。除此之外,今年又强调,除考生本人和有关高校外,招生机构不准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成绩等高考信息,这一条,从源头上堵住了高考信息泄露。

  连续两年,山东省政府以政令形式表明“不拿升学率说事”,其决心之坚定实属罕见。山东省教科所亓殿强研究员说,山东省政府禁止以升学率论英雄,这是政府对教育评价的一次重大转变,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政绩观的体现,将为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亓殿强说:“山东省政府加强高考信息管理的文件虽然不长,也没有大道理,看似是简单的一纸公文,实质上却是教育政绩观和教育理念的巨大进步,其历史价值不可小觑。管住高考信息作为一项措施,尚不能从根本上破解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不拿升学率说事’,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几年,就会逐步淡化升学率这一观念,教育就会逐步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强化高考信息管理,对高考信息保密,不发布,不统计,不排名,是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打破学校之间对高考升学率的恶性竞争,走出‘唯分数考核’教育误区的重要一步。”

  “省政府专门发文给高中学校解套、松绑,这是个天大的好事,我们不能自己还往套子里钻呀。”高中校长们都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一些老师反映,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轻松,不用再为班级之间的排名而着急上火了。

  济南中学办公室主任董洪海还专门做了一项调查。他说,高考成绩公布后,他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摸底,因为成绩公布方式的调整,多数学生压力较以往的毕业生减轻不少,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再担心被别人议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05:52:00 | 只看该作者

高升学率背后是触目惊心的教育乱象

  【高中苦学苦教在全国极为普遍,升学率重压之下师生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更可怕的是,这些现象长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被认可、被接纳,以至于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教育现象。】

  山东省政府强力推行“不拿升学率说事”,这种决心是来自对现实、对高中现状的考量。

  “我们的孩子苦得没有道理,苦得没有价值。”分管基础教育的张志勇一直为高中应试教育现状而忧虑。他说,高中生5点多起床,晚上10点才下晚自习,每天学习十六七个小时,一个月才休息一天或半天,身心素质严重下降,近视率高达80%左右。

  两年前,一位学生家长给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写过一封信:“尊敬的厅长,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学生家长,我觉得,高中教育再不改革,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后,这批孩子恐怕就是一批只会看书考试的机器了,考试排名竞争,孩子的压力确实太大了。”

  记者曾经到高中学校采访,每每有一些所谓的高考“励志口号”让记者触目惊心:“为了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为了提高升学率,非考科目全让路”,“提高高考成绩,校长要靠上,教师要豁上,学生要拼上”,“为了母亲能抬起头走路,拼了!”,“社会上有四种人:人渣、人手、人才、人物。你想成为哪种人?”还有的教室内贴着这样的标语:“不吃苦莫进此门”,“零抬头、无声音”等。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为了高考,一切都让路”,“抓高考抓出血来”。  

  有的媒体甚至创造了“过学死”这样一个新词汇。而因高考压力导致心理疾患的学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学生苦学,一天十六七个小时。教师的生存状态呢?

  一名高中教师妻子曾在网上道出了一位高三教师的非正常生活——《我的孩子就像没爸爸》:

  我是一所重点高中学校一名高三教师的妻子。我给他算了算,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下班,除去中午2个小时和晚上1个小时吃饭时间,他每天在校工作14个小时,有时晚上回家后还得看作业到半夜。

  我们好几天见不到面,更别提周末和节假日了,学校根本没这一说,甭说管孩子了。我就像在守活寡,孩子就像没爸爸。

  我们是众多教师家庭的一个缩影,从我们这个缩影,可以看出学校对教师、对学生单从时间上来说是多么苛刻吧,就更别说别的了。

  让我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吧!

  高中教师妻子的哭诉,立刻引起大批网友的跟帖。

  一位网友说:“在教师当中,像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更甚的是,女教师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在我们学校里,大家都说,当教师是不允许家里有任何事情的。家里有上了年纪的父母过生日,去请假,领导竟然说让父母把生日改成休假的时候再过!”

  据了解,高中苦学苦教在全国极为普遍,升学率重压之下师生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学生没有快乐感,老师没有幸福感,师生身心被严重异化。

  在为师生生存状况忧虑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一些教育现象。可怕的是,这些现象长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被认可、被接纳,以至于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教育现象。非正常被视为正常,也许是教育莫大的悲哀。在这里,记者称之为教育乱象,略举几例如下:

  县中模式。为提高升学率,一个县搞出一两个所谓的重点中学,网罗全县的所谓尖子学生,然后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全力向重点中学倾斜。这样“吃小灶”,再加上“早五晚十”、题海战术等配套而成的“县中模式”,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每年高考总是满载而归。至于在这“一枝独秀”的背后有多少普通学校被边缘化,有多少“非尖子学生”利益被漠视被剥夺,政府官员是不感兴趣的,他们关心的只是今年高考本县的升学率比其他县是多是少——这关乎他们的政绩。

  生源大战。中考招生抢拉“尖子生”已成为高中学校之间暗中较量的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战争的胜负却是靠“钱”来说话。校长办学不把功夫用在培养学生上,而用在想尽千方百计挖别人的好学生上,也叫“掐尖”:组织招生队伍,甚至人人分担招生指标,每完成一个招生指标,奖励多少钱,完不成要扣多少钱;委托招生经纪人,每招一位好学生给多少钱;给尖子生许诺以各种优惠条件,如免除所有学费,给予奖金……甚至出现一位所谓的尖子生,有几个高中学校来争夺,学生也借此待价而沽。抢夺尖子生,其本质是靠抢来的尖子生造成教学质量高的假象,由此谋求更多的利益:借优秀生源提高升学率,借升学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择校生,以择校生获取高收益,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无序的生源大战以及背后赤裸裸的利益之争,导致对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的严重破坏,人们却视而不见。

  培训工厂。高中成了高考培训班,成了制造大学生的工厂,也许言重了,但也是实情。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是对教育教学管理的简单化。有人调侃说,高中很好管理,跟工厂发“计件工资”一样,考上的大学生就是老师的“产品”,数数几个,然后发奖金。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升学考试来组织来实施,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拼时间,拼题海,高中成了培训班,老师就是教练员,一切的训练目的只有一个:升学率。不少高中学校取消了早操,体育课也可有可无。有的校长说,也知道让学生跑跑操、出出汗好,但就是舍不得那20分钟,“20分钟能让学生背多少单词、做多少题啊。”只要学习好、分数高,就是老师的心肝宝贝,其他的道德品行、身体素质都可忽略。在“培训工厂”里,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异化——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被扭曲了,也被抛弃了。我们培养出的孩子不是“有血有肉的人才”,而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情意不再。为了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多考上几个大学,为了多得奖金,教师之间勾心斗角也频频出现,同事之间成了竞争对手。平常相互争抢学习时间,保密教案,保密从外地挖来的试题,争相对学生推荐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以领取回扣,甚至有的老师为了收取学生的补课费,课内不讲,课外讲……而在学生心中,教师的辛苦不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奖金,师生之间似乎是一种利益交换,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激没有感谢,高中毕业生往往出现焚烧书籍、打砸玻璃以发泄等现象。透视高中学校师生们被摧残的身心,剖析种种教育乱象,我们无法不痛心疾首,也无法不追问:这一切根源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05:52:00 | 只看该作者

升学率的异化源于畸形的教育政绩观

  【“升学率出官位,升学率出政绩,升学率出名誉,升学率出奖金,升学率可以一俊遮百丑。”也许这就是潜规则,这就是答案。】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参加工作将近20年了,这20年来我目睹了这样一个事实:学校工作的硬指标是高考上线人数,这是压倒一切的最具权威的评价标准。为了完成或达到更高的目标,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有时候,看着一教室明晃晃的眼镜片和明显睡眠不足的精神状态,我就想,我们是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但竟然成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刽子手’。”

  这位老师所说的“硬指标”,就是这一切的根源。

  在高中,升学率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大家对升学率危害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可这一顽疾为何久医难除呢?另外,高考升学很大程度上属于学生个体行为,但有些地方的普遍做法却是地方官员将政府公权介入其中,这背后有什么隐忧?

  “升学率出官位,升学率出政绩,升学率出名誉,升学率出奖金,升学率可以一俊遮百丑。”也许这就是潜规则,这就是答案。

  “升学率越高,校长、局长升迁就越快,教师发的奖金就越多。从高三任课教师、班主任到校长再到政府官员,这个利益链条都可以通过升学率谋求到自己的利益,而这些利益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官位和票子,无法被忽略,也无法被根除。可以说,无论如何升学率也不能降下来。正是这种显性的利益驱动,产生的巨大动力,逼迫着高三学生拼杀在高考这架战车上,使利益链条的所有者获得应有的回报。”

  “往年,高考分数公布之前,总有几天紧张得睡不着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三班主任对记者说,因为地方要对学校排名,学校要对教师排名,然后再按分数对教师进行奖惩。有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有多少学生考上一本,本科上线率是多少等都是考核指标。“教师要想排名好,奖金高,就要拼命抓学生。学生考得好了,教师光排名奖就可得几万元。”她说。

  下边所列是某个经济不发达县奖励高考升学率的有关政策:

  学校提出,对高三教师实行奖励,平均每位高三教师4000元,根据得分多少确定奖金数量。

  教师奖金=高三教师人数×4000元/高三教师总得分×教师个人得分,教师个人得分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

  市高考状元计50分;市文科前50名每名10分;市理科前200名每人10分;一本上线每班按50人计50分,多一人加一分少一人减一分。考取省状元,学校实行特殊奖励,奖金2万元左右。另外,县政府每年拿出36万奖励高考优秀个人,每人奖励价值1万元的金牌。

  县政府拿重金奖励高考,也自有其道理。“经济发展要看GDP,教育发展要看升学率”。高考成绩越好升学率越高,说明政府对教育越重视,说明政府政绩显著,说明政府“领导有方”。有位县长在大会上就说:“我不管你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均衡发展,升学率就是硬指标,你只要把升学率提上去了,多考几个大学生,这就是你的成绩,就是你的功劳。”还有位市长说:“这两年,我们对教育投资很大,我们要求教育要有所回报,今年我们本科上线500人,明年必须完成600人,不然,教育局长就别干啦!”把教育的健康发展当成“软任务”,把高考升学率当成“硬任务”,习惯于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惯常思维。

  “说白了,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还是一个显性政绩观在作怪。为什么不尽心尽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什么不全面评价教育教学成绩,为什么只把目光放在成绩和分数上,很简单,就是想通过升学率来显示出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水平,这样才能显示出地方政府在抓教育上的政绩。至于为社会经济发展积存后备力量,提高社会公共素质,那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并且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显现出来,哪有这种暂时的高分数和升学率有说服力呢?”有专家这样说。

  升学率就是“老大”,就是唯一标准。升学率高的,领导开庆功会、教师发奖金、学校送喜报,敲锣打鼓地庆贺,把标语从校园挂到街头。而对考得不好的,领导不满,百姓谴责,县长向全县人民致歉,局长被罢官,校长被免职,教师都灰溜溜的。这样的氛围下,哪个敢不把“分”放到首位,哪个敢不抓“率”呢。一位局长坦诚地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书记、县长就等着听汇报,自己有时吓得两腿发抖。

  “政府主导的这种评价标准,这种极端功利化的片面政绩观,已经把升学率演化成了一个具有巨大推力的指挥棒,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动着教育局长、校长、师生前仆后继地浴血在高考战场上。”一位县教研室主任介绍说,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对普通高中的管理,其实很简单,基本就是指标、考试、排名、奖惩几件事,而这几件事归根到底就是一件事:升学率。

  有专家说,把学生个体间的正常的理性的升学竞争升级成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你死我活的、非理性的竞争,并愈演愈烈,地方政府官员的片面政绩观就是罪魁祸首,地方政府权力的错位,不仅推波助澜,而且还“保驾护航”,这种急功近利,眼睛紧盯着高考升学率不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分数来掩盖其他的问题。

  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无视禁令,仍然大搞高考成绩排名的事实,山东省副省长黄胜曾严厉地指出,他们主要是为炫耀和谋取政绩,是一种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他说,“评价一个地区、部门、学校的教育政绩,首先要看是否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事业是否全面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行,学生是否快乐健康成长,决不能像抓GDP一样抓教育,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