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案例之一】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出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场面的基础上。
  师: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生:自读自悟,同座(或小组)交流。
  师: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典礼开始时,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时,全国人民欢呼的场面。我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是万分激动、无比高兴,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因为新中国的成立,意味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压迫、剥削了,他们当家作主了。
  师:是啊!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翻身得解放,叫人怎能不激动万分呢?所以,(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大家细细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自读、体会、想象。)
  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欢庆人民的解放。
  生: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生:这声音传到学校,大家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象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
  生:这声音传到了刘胡兰的家乡,大家一下子拥到了刘胡兰的家里,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她的爸爸妈妈。她爸爸、妈妈来到刘胡兰的遗像前,喃喃地说:“胡兰子啊,你听到了吗?你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终于有了出头的日子啦!”
  师:是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让我们将写这一场面的二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把人民欢跃的情感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读。
  生:朗读。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最后全班齐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案例之二】
  一次,在做语文课堂练习时,同学们正在埋头写作业。我像往常一样,在学生中来回巡视。突然,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我走到他身边,问他有什么事。他指着练习本上的一道题问我:“‘开国大典’一词中的‘开’字到底应该选取五种解释(打开、解冻、举行、开始、建立)中的‘举行’还是‘建立’?”
  我正想引导他把这道题弄清楚。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同学插嘴说:“这还不简单。它是‘举行’的意思。”一些同学也随之附和起来:“就是‘举行’的意思,‘开国大典’就是‘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
  这时,又一个同学站起来发表相反的意见:“‘开’只能与‘国’联系起来理解,而不能根据‘开国大典’的意思来选择‘开’的意思。”几个和他想法一致的同学也大声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对方连忙反驳:“题目就要求按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词的意思。”
  眼看思路正确的一方反而显得理由不充分。
  错误者在则越辩越“理直气壮”。我想,如果此时表明我的观点,只能强迫辩论停止,并不能让认识有错误的同学心悦诚服。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开会”一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开”字的意思。孩子们马上明白这里的“开”是“举行”的意思。接着,我又写出“开大典”“开国大典”“开国元勋”这三个词让大家讨论其中的“开”分别是什么意思。同学们马上得出结论:“开大典”中的“开”是“举行”的意思;“开国元勋”中的“开”是“建立”的意思;“开国大典”中的“开”和“开国元勋”中的“开”意思一样,也应该是“建立”的意思。这样,一场激烈的争论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迅速停止了。
  事后,我想,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因为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因素,他们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想法。对此,我们也应像治理水患一样宜疏不宜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9: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