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到·心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写作指导与评改

鹤峰县五里中学 汪秀丽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占有重要地位。《课标》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在一般的中学语文测试题中,“写作”作为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分析”“文言文”相并列的测试内容,并占有40%的分数量。因此,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事实上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却令人担忧,他们普遍存在一种厌恶甚至敌对的情绪,写作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式,并没有多少学生真正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自然写不出感人的篇章。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感的潜移默化作用,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



一、眼到——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词语不丰富,废话多,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把功夫下在文章之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二、积累——迁移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模仿——培养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嘴到——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五、手勤——心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这样,我们找到了学生“怕”作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对作文“望而生畏”了。



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写前指导、写中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搞好了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除了改正错别字、修改病句之外,还有总批和眉批,画圈、打杠,可谓精批细改了。然而作为一般教师,上课、晨读、批改作业、辅导,一天下来已是筋疲力尽,那需要精批细改的八九十本作文只得放在下班或休息日了。我们如牛负重,气喘吁吁。而学生也未必领情,自己绞尽脑汁的作文被改得“遍体鳞伤”,他们关心的并不是“伤口”,而是那“命根”——分,有的甚至连错别字都熟视无睹,我们是劳而无功,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也不显著。静下心来想想,要改变这一常规,就应从“改”上下功夫,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1.互改。可以在同桌或同班里进行,要求对字、词、句、段、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全面衡量,并且指导写评语。第一次要求写出几句评语,以后每次递增,保持下去,直到能把整篇作文评改得较有条理、较完整为止。开始学生会感到难度较大,教师应慢慢引导:全篇有多少错别字,造成的原因是什么;用词有哪些不准确,原因何在;有哪些词语用得恰当,用得有特色,原因又是什么;有哪些句子不通顺,毛病在哪里,该如何修改;中心是否明确突出,材料是否典型;处理材料是否详略得当;篇章结构好不好,好的与不足的各在哪里……再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题目,强调不同的侧重点。最后再打分,评改人签名。如此几次,学生就能熟悉地进行了。叶圣陶先生讲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也一定会很认真。



2.互审。即交换审查。评改结束后,同学之间交换审查,要求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是若干句,以后逐次递增,如此由少到多。要求审查人必须把原作和评改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提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



3.反馈。即评改和审查结束后,交给原作者,原作者可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反馈意见。课外可以商讨,若有争执,可由教师评定。



4.推“优”。就是由评改人推荐优秀作文,请原作者在班内朗读,接着由评改人和审查人朗读自己的评语,然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随后由教师总结。



5.评“优”。在朗读优秀作文的基础上,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作文,由原作者修改后打印出来,挂在学习园地,供大家欣赏。



学生自评自改,可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堆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钻研教材,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比较、有鉴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使学生的写作量有所加大,增加了作文课堂密度。使过去一个题目一篇作文,变为一个题目要写三篇。如此就能尽快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另外,还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将终身受益。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学别的行当大体如此,写文章,恐怕连这也难以做到,只能是“师傅指指门,修行在自身”。学生在“规矩方圆”基础上,多写多练,摸着了门道,再进一步经过自身的“心营意造”,工而后巧,才能够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3: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