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特技教师讲座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致力于“揣摩”和“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9:3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致力于“揣摩”和“实践”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俊宇
  
课标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揣摩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



一、着力揣摩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揣摩表达,中年级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构段的方法,揣摩作者文体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等。



1、在揣摩用词精妙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对字词有了深入的真正理解,就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恰切得体运用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义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理解字义的问题设计,应设在学生真正不懂处,通过问题的探究、分析、解决,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五彩缤纷”一词怎么教?普遍的教法是,给找近义词,学生大多能说出: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万紫千红、色彩纷呈,姹紫嫣红等,教师问,课文中用哪个词好呢?学生理所当然说“五彩缤纷”好,至于好在哪,为什么好,就连不少老师也是一片糊涂。实际上,这个词中学生真正不解的是“缤纷”二字,应在缤纷二字上设计问题:能用缤纷说几个词语吗?查一查缤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想落叶缤纷、落英缤纷情景,体会它的“动感”,再知“缤纷,本指旗帜上的飘带”,“飘带”被风一吹便充满动感。接着引导学生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感,感悟海洋此起彼伏的动感,“你挤我碰”的动感,“频频点头”的动感,从而真正体会“五彩缤纷”具有动感,体会它与下文具体描述的绝佳契合。



品味字词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匠心,实际上就在品味赏析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 在揣摩连句构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中年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着力于让学生感受连句构段的特点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感悟语言运用奥秘。像四下《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青年画画时有这么一段话: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关注语段结构可这样设问:



1.这段话中间为什么用分号? 引导学生感悟:这段话以分号为界,前部分着重写的是“工笔细描 ”,后部分着重写的是“挥笔速写 ”。



2.两种笔法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前者强调的是一个“细”字,后者强调的是一个“速”字。



3.哪些词语体现了“细”和“速”? 意在引导体会“一丝不苟”是态度上的细;“像姑娘绣花那样”是笔法上的细。“很快”与“动态”从逻辑联系上看出了“速”;“仿佛”与“游动”是从效果上看出了“速”。



以上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没有过多的一定要谈感受感悟,而是扎扎实实地体味语段结构中学习语言运用。



3. 在揣摩文体特点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诗歌有诗歌的特点,说明文有说明文的特质,神话有神话的特征,议论文有议论文的内核。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理应有异,中年级学习语言文字的问题设计应把握文体的特质。像童话,语言形象,情节生动,想像奇妙,给人启迪就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质,尤其是想像奇妙。中年级的童话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离奇的想象,练写童话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驰骋的想象。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可设计问题:巨人几次训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发现:第一次,巨人很生气:喊道,滚出去! 此时,出现的奇景是:村子里鲜花美丽,小鸟欢叫,花园里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瑟瑟发抖。第二次巨人又发脾气:滚出去!! 此时,在孩子纷纷逃窜的同时,花园里顷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第三次巨人大声叱责:滚出去!!! 此时 ,小男孩凝视着巨人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这些问题的设计,紧扣童话特点,学生学与未学这篇童话,前后的状况是大不一样的。学完这篇童话,若让学生写童话,学生一定要有一种清晰认识:写童话一定要写进自己奇妙的想象!



这样紧扣文体特点,学生每学完一种文体就会对相应文体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认识与收获,文体语言文字特点的印迹就会深深刻在学生脑海之中。



4. 在揣摩表达特色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要走出内容分析的逼仄,要克服重意轻言轻用之弊习。中年级阅读教学要从只重内容分析理解转向着力揣摩文章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轨道上来。



像四下《触摸春天》一课,真正写实的文字甚少,而作者的感受、想像占了课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揣摩表达时必须清醒认识这一特点。可问:作者抓住哪几个镜头,哪些是写实,哪些是作者的感受与想象?引导学生感悟:写实镜头只有“流畅穿梭、伸向月季、拢住蝴蝶,松手张望”四个,每个镜头只有一两句话。而感受想像却十分丰富。当安静拢住蝴蝶后,作者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慨叹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这是安静全新的经历,安静到了一个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地方,作者仿佛看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当安静放飞蝴蝶时,作者又浮想联翩——安静心上一定划过美丽弧线,划过优美曲线,述说飞翔概念,谁都有生活权利等等。让学生深刻感悟:原来写作需要丰富的想象与灵动的联想!



二、着力实践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揣摩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年级在阅读教学中实践表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现摭谈如下。



1.在组织概括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语言的组织概括是中年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内容。组织概括水平高低标志着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下。真正会阅读的人,能把厚书读薄,把长文读短,把段落读成句子,把句子读成一词一字。



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上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着力实践概括能力可这样引导:这段写了什么景物,请分别画出景物的一个字。引导画出“花、竹、笋”三个字;接着相机设计步步推进的问题:如果用各用两个字概括呢?引导得出:“鲜花、绿竹、春笋”“花开、竹绿、笋冒”等;如果用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呢?引导得出:“花绽放、竹青绿、笋探头”等;如果各用四个字来概括?引导得出:“鲜花轮绽、绿竹摇曳、春笋拔节”等;如果分别用五个字、六个字概括呢?引导得出:“朴素华丽花、青竿绿叶竹、鲜嫩成群笋”等,得出“鲜花四季欢笑、绿竹摇曳婆娑、春笋雨后探头”等。



再推及其他段落,让学生自主探究依次概括,答案便异彩纷呈。概括,使运用语言能力受到良好的训练。



2.在问题探究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要切合中年级特点,既不拔高,又要避免不及。



像四下《中彩那天》一课,不少课堂设计的问题是:1.中彩了父亲怎么做? 2.父亲到底该不该还车,分正反两方进行一次辩论。试想,第1个问题还用思考吗?一眼便知是把车给了库伯。第2个问题,有辩的意义吗,文本取向明摆着就是应该归还的,反方不管如何善辩,最终都逃脱不了必输的命运。我认为这是一种已有定论的空辩,伪辩,作秀之辩。



那么应在哪里设问?我认为这两个问题是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问题:1. 中彩时父亲有什么异样表现?引导学生感悟一是神情严肃,二是没有喜悦。父亲为何如此呢?设计的第2个问题是:父亲遇到了什么道德难题,难在哪里? 这一问题可谓牵发动身,很有咀嚼味道,它能把所有焦点聚集,把所有的问题激活。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得读书、思考、咀嚼全文,而后得出父亲选择之难在于:一家生活拮据;有车是他的梦寐以求;那是一辆崭新奔驰;难在彩票是独自捎带;仅有可擦去的铅笔记号;而且库伯有钱……



中年级类似的课文不少,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品味、欣赏、揽胜,其他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3.在图文互化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要真正读懂文本,离不开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根据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还占一定主导地位的特点,理解语言应巧抓牛鼻子,着力寻找点睛字句,注意动手操作实践。



四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3自然段: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9:3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3-7-30 09:37 编辑

这里,可这样设问:“一个事实”指什么?“两个相反的结论”指什么?你能以10磅重的铁球速度为参照,画个示意图吗?结果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很快就理解了文本语言文字,并以10磅重铁球为基准,把11磅重铁球一个比10磅球快,一个比10磅球慢,相互矛盾的情况,通过示意图给形象地画了出来。通过画图,引导学生椐图表述,又反过来实践着语言文字的运用。

                 10磅            11磅              11磅

4.在复述表达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复述是中年级的教学要求之一,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一个广阔的的训练场。复述要针对文本,把握时机,为语言文字的发展添砖加瓦。

四下《蝙蝠和雷达》一课,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有效设计三个问题,就能很好的把握突出文本的科学性和语文性并能有效提高复述能力。

1. 蝙蝠是靠什么探路的?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填写,然后引导根据填写的表格复述。

次数

试验方法

观察现象

结 论

1

蒙眼

铃不响

不靠眼

2

塞耳

铃响

无耳有嘴不行

靠嘴和耳配合探路

3

封嘴

铃响

无嘴有耳不行


2.蝙蝠的嘴和耳是怎么配合探路的?引导学生就梳理出下面词语,并画示意图。画好图后用语言复述其配合过程。

蝙蝠   嘴巴 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 反射



3.科学家是.怎么模仿的?让学生梳理出下列词语,与问题2的词语合起来画组合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飞机 雷达 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
由于问题精到,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复述的角度、顺序、语言选择、强调、组织异彩纷呈。

5.在文旨议谈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中年级的揭示文章意旨,如果设计问题不当,就会偏向说教,就会变成思品课,就可能失去语言文字学习的韵味。揭示意旨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因文而设。像四下寓言《纪昌学射》,可引导:练眼力,举了哪两个事例?练到什么程度? 学生梳理了:“注视梭子——不眨眼睛”“盯着虱子——把小看大”后,进一步设问得出:

练好眼力→百发百中

练基本功→ ?

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两组关系,发表一番议谈,续写课文结尾。结果学生的感想十分丰富,语言表达多姿多彩。有的用“只有……才”式的句式从正面阐述,有的用“如果……就”式的句式从反面谈论,有的先正说后反说,有的先反说再正说,有的先说原因再说结果,有的先说结果再探原因……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多元的表达中运用了语言,训练了表达,提升了认识。

总之,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的是揣摩表达与实践表达两大方面,教学中,我们应以生为本,巧妙运用阅读材料,紧紧围绕着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创造性地开拓、践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8: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