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计算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传统教材在笔算教学中都呈现了完整的计算法则,这就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要把计算法则作为重点,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但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变换了法则的呈现方式,注重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自主形成对计算方法的感悟,并能通过交流加以明确。因此,教材中看不到现成的计算法则,只是在例题或“试一试”中出示“在小组里交流算法”“在小组里说一说,乘(除)法可以怎样算”“在小组里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联系计算过程,总结计算方法。并且,这也是提醒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像过去那样,非得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说法来表述计算法则,甚至机械地记忆法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但缺少对学生反馈信息的适当指点,使得学生的认识停留于原有的层面。在学生提出多种计算方法后,由于缺少对计算方法的比较和提炼,导致学生的认识一片模糊,特别是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有时,学生是在混沌的状态下凭着感觉在计算。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不善于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呈现了一定的现实情境,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因而,实际教学时,教师们考虑较多的是怎样从生活情境中引入,让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产生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愿望。但由于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情境中的生活信息与数学信息的关系,往往一不留神就在非数学内容的生活信息上兜了圈子,耽误了教学时间。并且,由于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往往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但因为组织并不周密等原因,使得这一环节也花费了很多时间。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原本在课堂上应该及时进行的必要练习无法完成,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到位。
第三,巩固练习安排不尽合理。掌握计算方法必须依赖必要的练习。如前所述,部分教师留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的时间明显不足,往往错过了及时将算理与算法有机联系的时机,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部分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往往忽视基础知识,不去认真完成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而是随意拔高计算的要求,设计的习题让中、下学生完成有困难,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当然,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形成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教师从主观上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够重视,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要求不严;与传统教材相比,实验教材的计算习题量偏少、练习不足,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