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乐实验中学/钟为平
初中地理课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较为艰巨,因此,我认为适当引入“快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1、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性,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如讲中国的气候中“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气温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因而我在上课一开时就讲了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莫斯科保卫战”,让学生来分析影响这场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学生分析是提早来临的严寒时,我进一步问“严寒意味着什么”,学生答是“气温低”,我顺势问学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国冬季气温的情况呢?”同学们此时已是情绪激动,兴趣极浓,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水道渠成。
当然,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方式,或用谜语、成语导入;或用名言词导入;或用一个事件……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
如,我讲“中国的降水东西差异”时,我念一个小事件,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而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则在学完新知识后方能知晓。这样,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方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能力培养。“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并培养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演出”。久而久之,他们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更快乐地学习。如在学习中国“山区面积广大”时,关于山区在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我设计了一场辩论会,正方与反方就山区利用的利、弊进行了广泛地、深入地、针锋相对地辩论,两方同学参与的激情空前高涨,所论述的观点和列举的论据早已超出了课文提示而更加全面,通过辩论,同学们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这样的课堂真正将学生引入了乐而忘返的胜境。
3、不可忽视的情感融入
地理知识头绪多、涉及面广,若能进行情感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既要带着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带着强烈的优患意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量不足。从而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要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