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今信息经济腾飞之际,素质教育改革之秋。师生之间的关系将面临着新的构建方式,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素质如何。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加之所学教育理论的专业知识和理性思考,认为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交互民主、相处和谐的,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为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素质如何。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信息经济腾飞之际,素质教育改革之秋。师生之间的关系将面临着一个怎样新的构建方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提出个人观点,敬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人格平等
众所周知,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完善学生与教师的人格。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这必将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栋梁之才。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人格和谐是促进人格平等的关键。
所谓人格和谐是指个体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心理特征稳定,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从人格和谐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心理特征的稳定发展将决定着人格和谐发展的原因。
首先,我们为师者必须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对任何学生都得平等对待,不因其富贵、权势而拉拢,不因其贫穷、残疾而抛弃。因为教师若没有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是不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例如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因学生累犯纪律而苦恼,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和自制力。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自己心理,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可能会被暂时压服,但这种压服后面却孕育着更大的不安定。另外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失败,这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再者,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培养坚强意志性格的自我要求,他们常常喜欢评价老师的意志品质,试图从老师那里得到自己学习的榜样,从而塑造出自己良好的意志品格。因而教师的和谐人格将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同样也是促进人格平等的关键。
其次,学生也得尊重老师的人格,也得拥有一个和谐的人格。特别在当今拜金主义盛行的时期,学生不因家庭富有、有势有权而任意对老师的辱骂,人格的污辱。“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师者都应得到尊重,正所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家长必须正确教导子女们的人格和谐化,社会也必须宣传人格的和谐,从而构造一种和谐人格的良好氛围。
第二、素质修养是促进人格平等的基石。
个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格平等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自身素质高了,他的修养也将成正比增长,这时他对问题将有一个更高的见解,对等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从而在人格方面也能做到平等。反之素质修养低下的人,就会出现“势利眼。”“狗眼看人低。”等等有所污辱人格的行为。所以,老师与学生们都得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这样才能给人格平等带来巩固的作用。
二、交互民主
师生间的交互民主是新世纪、新时期社会师生关系的趋势所在,是人格平等表现的升华。师者不因自身为师而高高在上,一切遵行“师心说”,给学者不留一丝民主的发言权、行动权。同样学者也不因过分尊师而导致“寄人篱笆下”思想,对老师一切都言听计从。因而民主的交往将会改变这种不利于师生关系发展的根源。
这种民主的,充满人性美的师生交往,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民主的作风,高尚的人格。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最不喜欢盛气凌人的说教,简单粗暴的管理,不喜欢借助身份,居高临下以势压人的专制型教师;同样也并不要求绝对的民主自由,因此也不喜欢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教师。他们希望教师以其民主的观念,民主的作风创设出一个民主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他们可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美。教师的公正、真诚、热情、开朗、宽容、友善以及高度的涵养等个性品质是吸引学生的最为重要的内在因素。教师人格的伟大,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尊敬,而且能融化学生心灵的冰,它会像一团圣火,点燃学生理想的烈焰,引导学生在健康的大道上迅速成长。
民主的师生交往也呼唤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理解和尊重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的道路,虽然身心发展迅速,兴趣日益广泛,情感日渐丰富。尤其是独立意识增强,并开始有了内心的隐秘,但他们各方面终归还不成熟,思想起伏大、心理承受能力差、还不能能动地把握自己。正因为此,他们希望教师对其正当的思想、行为、心理能充分地理解,对其非正常的思想、行为、心理能在理解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疏导。他们特别渴望教师的尊重,一是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二是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对他们有真诚的信任,四是要允许他们保守自己的“小秘密”。这就需要教师走近学生,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将会帮助学生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三、相处和谐
若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前提是关爱学生。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于是教师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能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分量。
例如:考试前一星期,我班的一个男孩子突然问我,“老师,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我说:“来得及,来得及!你看,咱班的一盆花前些天没长好,几近枯萎。是因为没有人去管理他,现在经常有人浇水,施肥,它已经在原枝上长了许多嫩叶,我相信它以后一定会重新开花的。你的年龄可能已经不小了,是咱班的老大哥了,但与你个人的人生旅途相比较,你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他听了之后抿了一嘴,好象明白什么似的,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最终在考试成绩公布的那一天,他得到了有史以来的好成绩----终于及格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纪律中都有了良性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情感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也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并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也将更尊重教师,师生坦诚相待,心心相印。这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若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关爱学生外,还应信任学生。信任、是和诣师生关系的梯子,要教育学生,就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教育者首先要信任学生。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能够在品德上学业上取得进步,相信他们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还要相信他们有了过失能够认识和改正,这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相信他经过一定的引导能解决好问题,尤其是对后进行更应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思考的余地和改过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综上所述,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是人格平等、交互民主、相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黄翠景 《论教师的和谐创新教育能力》(人教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