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摘要: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渲染气氛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设施。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精彩的视听效果、变化多端的动画,往往能引人入胜,这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所不能替代的。对于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兴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现在存在一种现象,有的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步骤与方法来上课,仅仅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当成装饰品,为用而用。甚至有人把板书也省掉了,这只不过是把黑板上的文字搬到了电脑屏幕上而已,一些本该自然表述的东西却生硬的用多媒体表现,割裂了有机的教学行为。带来的是语文的特质被弱化,轻文字、重形象,以固定内容代替学生思考,学科的整合出现偏差,有时喧宾夺主。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明白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必须彻底扭转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与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局面,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调动学生的主动因素,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此,一要创设学习情景,激发主体参与的兴趣。二是要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不仅要有师生间的纵向交流,更要有生生间的横向交流。三是要指导学习方法,提高主体参与的能力,让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四是鼓励学生质疑,还学生参与的主动权。“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样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收集关于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其他各种情况后,让小组一起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有用信息,以寻求同学们向老师老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网上查询,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于学生探索的需要。这样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挥
三、把握时机,恰当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中,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场景,能使学生眼耳口鼻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仅如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把握恰当的时机,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多媒体集“声、画、色、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于其中,其景、其人、其物,仿佛触于可及,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变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探索的过程。尤其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地了解文章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
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这课时,一开始,我关闭了教室里所有的灯,屋里漆黑一片,这时,我请同学们欣赏北京的夜景,一边利用课件播放北京的夜景,一边配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而且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中怎能不产生由衷的情、由衷的爱。恰当的运用多媒体,
就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