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3: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  王蕴芬
                            宜兴市实验小学      吴霞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改革异彩纷呈,极具创造性、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有的完全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
一、教材使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对教材内容和各个版块进行重组和整合。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一)现象分析
1. 教“死”书,“死”教书
有的教师,不能恰当地以旧引新;更不会滚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巧妙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不会适度拓展,而是死搬教条:只会教本课时、本单元出现的内容,书本上出现的课上一字不漏详细地讲解,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书本以外的,生怕学生不会掌握不敢拓展。如《牛津小学英语》4AUnit2PartD是操练There isn’t a / aren’t any… Here’s a…for you. Here are some…for you.的句型,有的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把书上八幅图里的内容练得相当熟练,就是没有想到把以前所学的文具类,学习用品类,家具类单词等滚动进去操练。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对教材不熟悉,缺少有意识地随时帮助学生复习的意识。
2. 照本宣科,死搬教材
有的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先教A版块的对话,再教B版块的生词,然后操练C、D版块的句型,接着学习E版块的短文,不会科学合理地重组教材。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没有在教学中努力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使这些活动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既获得知识、技能与能力,又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解决策略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首先:教师要了解《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的特点。《牛津小学英语》是以板块结构为单位编写的的:每个新授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结合功能和结构,安排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技巧,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的互动过程。它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的原则。在安排词语和语法项目时采用了 “早渗透”和“重积累”的方法。其次:教师要熟悉全部教材,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下面又将学习什么内容;可以复习什么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还可以先渗透什么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满足好生的需求,让其吃得饱;还要顾及到中等生和后进生,让其消化好。不要过分担心语言的输入量。在一定时间的训练上,学生能听懂的总比能说的要多;能读的,总比能写的要多;这是语言习得的一种规律。要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对所授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还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搜索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学到Halloween这一单元时,就可以布置这一任务。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中西方的有关节假日的资料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大家一起分享。三、四年级的学生,以拓展词汇为主,每周在黑板上的英语栏中补充与本单元同一类的几个单词,要求学生记忆;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布置每周一篇阅读,由各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收集,在周一将本组的阅读稿贴在墙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当然这些阅读材料必须是符合他们阅读能力的,可以从网上、课外教辅材料、其它英语读物中寻找。这种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科学合理重组教材。教学中我们不可以就词汇而教词汇,就句型而教句型;应“词不离句,句不离情”;更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做“加减法”。《牛津小学英语》从5A开始A版块的对话内容明显增多,如果还是先学习对话,一课时肯定不够,且学生不容易掌握,费时多效果差,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先用一到两课时处理词汇和句型。一般可采用BCD版块相结合的方法,有时还可以穿插F板块中的活动,然后再学习A版块的对话。如5Bunit4An English friend:先用一课时学习B板块的六个动词短语speak loudly, run fast, dance beautifully, jump high, walk carefully, sit quietly和C板块的句型Does…?Yes, …does./ No, …doesn’t. ,并渗透A板块中的I’m busy. We’re the same age.两个句子,然后再学习A版块的对话。但这不是一种模式,要因教材编写的内容来定。如5Bunit6At a PE lesson,B版块的词汇是人体器官;C版块是看图说指令;D版块是用动词的现在分词来完成句子,复习现在进行时,相互没有太大的联系,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用以前的学过的头部器官引出部分人体器官,教学touch句型,并解决C部分中的一二两幅图。接着利用A板块中的指令引出其余人体器官。这些指令之间也没有密切地联系,而且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较难掌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一人当老师,其余当学生来训练听指令做动作,并将A板块分两课时教,分解难度。另外在教A板块前两幅图时,采用听指令做动作的方式引出,在教后两幅图时;采用阅读教学: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教师做一个动作,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降低难度: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或看动作说指令就简单多了。还可以这样组合:第一课时重点学习B版块的人体部位单词,把D, E和F版块穿插进去,D版块先看图回答问题Where …?和What’s …doing?再要求学生看图完成句子;E版块让学生做Put…on / in…/ in…的游戏(以后再安排认读),F版块做听听画画的活动。第二课时学习A 版块课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难点,可把课文学习设计成上一节英语体育课,分三部分:Do warning-up exercise; Do exercise, Do relaxing exercise让学生学做体育老师,最后选出最佳体育老师给大家上体育课。而5Bunit8At the weekends我们可以采用BE版块相结合的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3:32:01 | 只看该作者
二、活动设计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我们现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模式。而从英语课的现状看,尽管一些教师已经知道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以活动课为主并积极努力地实践,但对“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其性质、特点、内容、要求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一)现象分析
1、追求活动形式,无明确的活动要求
    有一位老师上有关职业的内容,课中操唱了一首“If you are happy”,师生边唱边做,场面非常热闹,气氛也很活跃,然而这首歌跟教学内容毫无联系,所以这类活动属于无目的的活动。即教师为了有活动而安排了活动,但没有达到活动应有的质量和深度,华而不实,有趣无知。又如,有的老师一节课中设计了大大小小十多种形式的活动,因受时间的限制,每个活动都只能草草了事,不能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思考,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跟着老师的指令参与活动,大部分学生只能袖手旁观,做忠实的听众与观众。有的教师将一个活动任务布置下去,用英语将规则说了半天,学生听了云里雾里就开始活动,最后起来反馈时疙疙瘩瘩,连规则都不清楚。
2、不兼顾差异,不因材施教
在进行对话教学时,很多老师到最后都会设计一个让学生编对话的活动。这个要求对好生来说是不难做到的,但对后进生来说非常困难。任何一个群体的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坡度性。国外的大量研究证明,学生在语言学习潜能上有着不同的优势:有的善于分析,有的记忆力强,有的则有较好的应对能力等。正确评估学生的语言潜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特长,实施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对“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形式,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        解决策略
1、明确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同样活动也要进行包装。一个引人注目的活动主题如:“小小神枪手”、“快乐大本营”、“数学小博士”等等,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加上明确的活动要求:教师用英文组织,学生看中文说明,即使不能完全听懂,也能看懂。师生在井然有序的氛围中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真实”的语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和语言交流,真正使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明确活动的内涵。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应该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重点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充分说明: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活动是真实的和有意义的。在处理《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3的复习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森林之王挑战赛”: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贯穿于一场激烈的比赛中,根据七个比赛项目相应地设计七个活动,即七个主题:(1)看卡片说单词(使机械朗读单词的过程趣味化);(2)看动作猜单词(进一步巩固单词);(3)根据情景完成句子(操练词组);(4)击倒对方(用句型来进行问答);(5)才艺大比拼(进一步巩固操练句型);(6)拓展延伸(复习巩固对话);(7)一锤定赢(写出可以回答本单元重点句型Can you…? 的答句)。七个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个体到整体,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设计自主型活动,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既要有适合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活动,又要适当安排提高优等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增加各类学生的学习机会,改善学习困难者陪读的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自助餐”式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选择完成任务, “套餐一”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活动;“套餐二”在难度和要求上略高;而“套餐三”则偏重于理解、想象和运用。教学对话后,一般可以设计以下三种类型的活动:“套餐一”———模仿录音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对话;“套餐二”———根据提供的信息替换词语,并表演对话;“套餐三”———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类似的情景,创编对话并表演。
三、合作学习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教师指导下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有效合作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在课改过程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在相当的范围内得以推广、采用,然而其中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随之突现出来。
(一)现象分析
无效合作
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讨论。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只是为了体现改变教学方式的教学理念。
有的教师甚至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在教学对话课时,为引出对话内容进行以下的合作学习:
T: Look at the picture, boys and girls.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此类学习任务过于简单,没有必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任务。合作学习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的。这些学习任务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而通过教师讲授或教材提示就能掌握的简单知识与技能,则无须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有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如
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教师不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无所事事,好象是旁观者,等待、观望,或干脆做自己的事情。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他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我们必须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二) 解决策略
    1、 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破除对合作学习的迷信,认识到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合不同的学习任务,因而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合作学习的产生决不意味着其他方法的消亡。实际上课改就主张以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广大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只追求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
2.形成教学策略。首先要精选合作学习的材料,善于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只有那些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激活思维的学习才具有合作价值。如:学了At a snack bar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购物。然后在合作小组内先明确分工,再合作学习;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一般来说,程度好的学生会先将自己的理解、意见、建议说出来。学困生只是走个过场。反馈时学困生也能回答,但这并不是他们思考所得。因此合作前组内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表达的时间和机会。
3.抓住合作时机。
时机一, 操练新知识、培养新能力时。如:在教学“How many …are there on/under/in…?”句型时,因句子较长较难学,我们可让学生分组说句子。在图片实物的提示下,有的小组能说出十多个句子,不但学会了新句型,而且滚动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名词的复数形式,如books ,pencil-boxes, chairs 等。又如在教学“What’s the time? It’s… It’s time to…”句型时,我们可准备几面钟,每组桌上放一面钟,由第一个学生拨动钟面指针,第二个学生发问“What’s the time?”,第三个学生回答“It’s…”,再由第四个学生补充回答“It’s time to…”然后进行循环。这样的活动巧妙地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去,使学生在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操练了新知,即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时机二,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一些语法要点,如5B第三单元出现了动词的三单式,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回顾5A中have, has的用法,然后讨论总结出三单式的用法。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逐个思考发言,归纳出他们容易接受的规则:“当句子开头是he, she, it, 一个人时用动词三单式;当句子开头是I, you, 两个人或两个以上时用动词原形”。这种语法规则与纯语法有一定的出入,但适合小学生的记忆。这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大家都想解决的问题,学生乐意接受,也愿意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0: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