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4-19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在网络教室)
一、导入新课,组织交流
1.谈话过渡:同学们,我们已步入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脑网络将成为人们交流的快捷工具和新兴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掌握好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文,从小作者的文章中感受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神奇;老师又要求有条件的同学回去亲自上网,对信息高速公路的神奇,你们一定有了更深的感受。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要求:
(1)到讲台前,声音响亮地讲述,让大家分享。
(2)讲清楚你上网做了些什么,你发现还有哪些广泛的用途。
(3)说说上网还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谈话,有意识地摸底了解学生家庭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情况,以及不同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实际现状,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一次语言表达训练──这是语文课理应重视的一项目标。
二、指导上网,体验神奇
1.教师谈话,提出要求:上网的确其乐无穷啊!可是可能还有一部分同学没上过网。因此咱们今天就在这里上网,任务是:寻找我们学校的网站,浏览我们的网页;玩一下你喜爱的游戏;再给自己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发一封电子邮件给学校,简要写写今天上网的经过和感受。要求上网熟练的同学主动做老师,指导前后左右的同学,怎么样?
2.学生上网,教师巡视:遇到技术生疏或有困难的学生随时指导。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一次上网机会,不失时机地将语文学习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打通学科间的联系,使语文课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集体交流,发表感受
1.教师提问,了解总体情况:哪些同学上网完成规定任务很顺利,哪些同学不太顺利?
2.重点指名,交流上网感受。
(1)上网顺利的同学说说上网印象最深的一项内容,谈谈能够这么顺利的感受。
(2)上网不够顺利的同学说说主要遇到什么障碍,怎样解决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操作之后,趁热打铁组织交流讨论,学生有感而发,情真意实,言之有物,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极好契机,也是深化理解课文的有效举措。
四、拓展阅读,深化体验
1.简要谈话,引导拓展:老师这里也有一篇谈互联网的文章,你们想读吗?请快速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你知道他们所说的“网”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