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堂的反复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由此,“诗意语文”“情智共生”“和美语文”“创新语文”“本色语文”等语文教学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思想倾向,归根结底是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与课堂的一种审美意向。
  纵观名师课堂,除了感受名师自身语文功底的深厚、喟叹名师语文教学技巧的娴熟,笔者更是发现了名师语文课堂的反复之美。
  一、反复朗读之美
  支玉恒《海燕》教学片段:
  师:请你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海燕的勇敢。
  生自读:“在苍茫的大海上……”
  师:现在谁来读读?
  生1:“在苍茫的大海上……”
  生2:“在苍茫的大海上……”
  生3:“在苍茫的大海上……”
  师:“苍茫”什么意思,该以怎样的语速和声调来表达这个词?
  生:缓慢、低沉。
  师范读:“在苍茫的大海上……”
  师:能读好了吗?谁再来试一试?
  生:“在苍茫的大海上……”
  师:现在大家一起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记,这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生齐:“在苍茫的大海上……”
  “以读为主”是支玉恒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思想。从自由读、抽读、齐读到师生合作读,多次反复地从朗读、指导,不仅仅让学生熟知了语段内容,并通过充分的“读”达到了“熟读成诵”,体会了作者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以及诗歌描绘的意境。为学生接近文本,理解文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二、反复体验之美
  虞大明老师在教授《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在学生初读课文,感受灾难的可怕之后:
  师:如此混乱的场面一定会导致(师板书)……
  生:船破人亡。
  师:但是,在诺曼底号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是(师指板书)……
  生:井然有序。
  师:作家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怎样的评价?
  生齐:“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师引导学生形成画面,感悟人物形象……
  第一画面(庄严的指挥)学习后,生填空读:船上一共有61人,他把自己忘记了。
  师:所以雨果这样评价。
  生齐:“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第二画面(简短有力的对话)学习后,老师说:我们从这段话中感受到船长的果断、威严、气魄,所以雨果说……
  生齐:“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第三画面(与船同沉)学习后,老师说:哈尔威船长啊,你为什么不走,难道你就不留恋这美好的人世间吗?
  生1:哈尔威要尽船长的责任。
  生2:诺曼底号就是哈尔威船长的生命。
  师:所以,雨果说……
  生齐:“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在整个人物形象的感受过程中,虞大明老师始终围绕文章结尾对人物的定性语段,采取反复、回环的结构方式,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强化对人物的理解,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丰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语文人文性自然的熏陶。
  由于文本与个人教学风格的不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以上课堂的“反复之美”不失为培养学生语感,升华学生对文本“人文感悟”的一种良好方法。
  教师应以满腔的热爱投入语文课堂,用语文智慧的琼浆浇灌语文教学的绚丽花朵,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儿童认知的乐园。(、

  作者:熊素兰
  单位:四川省乐至县希望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1: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