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4-14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3.组织分析。这种分析是指对数学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的分析,是难度较高的一种分析。例如,在圆周长公式C=2πr和圆面积公式S=πr2这两个公式中,都有π和r两个要素。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对2r和r2的含义进行分析。多数学生对r2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它。例如,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10平方厘米,要求圆的面积。大多数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因为他们觉得要求圆的面积,就应该先求出圆的半径,而在这道题中圆的半径“求不出来”。的确,要求没有学过开方的小学生求出正方形的边长101/2厘米,是不现实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圆面积公
式的数量关系结构人手,得出:r2就是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圆面积正好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π倍。有了这样的认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进行组织分析时,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和推理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前所述,我们对分析的含义、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要真正深化对它的认识,最终必将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重视借助直观进行分析。依赖“感知”,离不开直观的参与和支持,这是小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小学各学段数学教材都提供了丰富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内容。从第一学段开始,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借助直观进行分析,感悟并揭示数学问题的特点、条件、规律、性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常用的借助直观进行分析的方法有:①借助图形进行分析。对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借助图形直观地反映分析过程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分阶段、有步骤地提高学生借助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可先教学生看懂图,再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分析简单的问题,进而分析较复杂或综合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借助图形分析的价值。②直观地呈现条件或要素。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问题的具体特点,抓住各组成要素的关系,有选择、有规则地摘录、排列条件或要素,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直观的分析材料。
2.加强分类指导。不同类型的分析,决定了分析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在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呈现和突出数学本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分类指导:元素分析要细,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充分感知分析对象的特点;关系分析要深,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深入辨析数量间的关系;组织分析要透,要在元素和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结构和组织特点有更进一步的感悟、体验和认同。有必要指出的是,元素、关系和组织三种类型的分析,不是互相独立、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学生展开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