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巨人感受魅力

——《音乐巨人贝多芬》赏析

江苏 陆可爱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全文以“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为记叙线索,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贝多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他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一个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音乐巨人。



文章能从外貌描写中展示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文章能用独特的心理写照来展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的心理写照。“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是贝多芬耳聋后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心理写照。



文章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文章能给我们不少精神激励。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



(来源:盐城教育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以感性的语言来表达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为此,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透过一些表面现象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流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讲述、可议论、可抒情、可质疑。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畅所欲言,取长补短,激发思维,扩大信息,大胆创新,从而产生有事要讲,有感要发,有情要抒的愿望,并感染他人,使之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二)学法指导



贝多芬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但也是陌生的。我们熟悉他的音乐,但他的内心世界却鲜为人知。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传神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孤独而又执著,遭遇不幸却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顽强不屈的伟大形象——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环境、肖像、语言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理解文章的主题。



1.快速阅读



关键是搜索重要信息,如(1)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2)对贝多芬肖像的描写等等。要求做到不指读,不唇读,不出声,不回读。



2.读写结合



读是基础,是吸收,这就要求学生弄懂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写是表达,是创造,依据本文的内容,学习本文的技巧,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就达到了学文本的根本目的,丰富自己,用以表达。



3.自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



小组讨论评价,达到合作解惑、感悟,共同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巨人贝多芬  



河北邯郸市永安学校 刘海霞



一、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了解大师



(激昂的《命运》钢琴曲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兴趣盎然专注地倾听,沉思遐想。)



师追问:谁知道这首热情奔放,催人奋进的交响曲是什么曲子吗?



(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对它的作者了解吗?



生:(略,这里只要学生说出就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了解大师的情况还真不少。说明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生活在音乐家庭,从28岁起,耳朵就出了毛病,那时他的创作正旺盛,30岁时,耳朵就完全聋了,那时他特别苦闷,但从未辍笔,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师。



1.快速阅读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生字、解词。



重荷(hè)荷,负担。凌乱不堪(kān)堪,能忍受。深邃(suì)邃,深。



踌躇(chóuchú)犹豫。磐(pán)石磐,大石头。



(2)四人讨论交流: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表现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板书



    女佣人(介绍)   生活状况 精神状态         外表

陌生人(眼光)   贝多芬的形象              ↓

贝多芬(语言)   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内心



师: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生1:从他谁都不肯接见、厌恶别人打扰、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可以看出贝多芬苦恼郁闷,他习惯孤独安静。



生2:从第五、七自然段,可看出他穿着不修边幅、生活简单随便。



生3:从他无视屋内的人……可看出他没有知心朋友,孤独寂寞。



生4:从第九自然段的肖像描写可以看出贝多芬生活窘迫、压力巨大,但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意志和抗争精神。



师:这一切都源于什么?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生1:贝多芬对音乐的挚爱,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就是他生命的支点,面对耳聋的巨大打击,他无助、无奈、发狂,但是他没有向厄运低头,而是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把音乐由娱乐的工具变成了表达的语言。



生2:虽然贝多芬听不到,但他把自己丰富的情感、独特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用音乐语言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这说明了音乐成了贝多芬的思想载体,心灵的归宿。



生3:难怪他把音乐视为自己的生命,视为自己永恒的伴侣。



生4:失聪而能创作伟大、不朽的音乐作品,而这些音乐震憾了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贝多芬真不愧为音乐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三)精读细品,触摸大师灵魂



师: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评价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听到这段话,如果你站在“客人”的角度,你会触摸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触动了你?



学生:“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认为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表现了他被人误解的苦闷。一方面由于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竟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学生:“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让我深切地感触到了贝多芬不是作音乐,而是用“心”、用“生命”谱写出旋律,它是人生和生命最强悍的音符,而乐队只不过奏出有声的音符而已!



学生:“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让我触摸到了大师对音乐的痴爱,音乐已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传达他的心声,音乐将会永远陪伴着他,这种超然的境界,可以惊天动地,泣鬼神。



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独立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四)重新聆听贝多芬的乐曲,与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



(重新欣赏《命运交响曲》)



师:重新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强烈的节奏总是重复出现,就像命运之神在不断敲打贝多芬的家门,贝多芬不向厄运低头,与命运抗争。



生2:我在强烈节奏之中感受到舒缓,那大概是贝多芬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师:看来大家对《命运交响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下面再一次让我们边听边想边写,以“贝多芬,我想对你说……”为引导句,写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然后相互交流。



(音乐再次响起,学生边听边写)



生:贝多芬大师,您的音乐已跨越了国界,震撼了整个世界。



生:生活的低谷与高潮不正如音乐起伏多变的曲调吗!您的音乐使我感触颇深,我对您的音乐情有独钟!



生:“乐圣”,您的每支曲子都像在跟我诉说着一个故事,于是我一遍又一遍认真地欣赏它们。每听完一曲,就好像听完了一个故事,我会与它一起激动,一起哭,一起笑,我会领略它的内涵,用心体会,真的,音乐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生:贝多芬,您所拥有的不只是音乐。您的身上绽放着人性的光华。



生: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师总结



贝多芬卓越的才华,不幸的命运,复杂的性格,不屈的抗争,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他的《命运交响曲》用音乐诠释着人生,用心跳奏响灵魂,真不愧为“乐圣”。



(六)布置作业:片段作文练习。



读材料,围绕“音乐”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



材料:“我将会在旋律中生活,也将会在旋律中死去,音乐成了我的生命。”



“一个不懂得音乐的人,是很难快乐起来的。”



“只有音乐让我忘记一切,因为这个时候,我很专心的面对它。”



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激发学生积极发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以《命运交响曲》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阅读兴趣的。由音乐自然进入文本,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在快速阅读后,学生对贝多芬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精读细品后,学生对文本的主旨的感受和理解已经基本到位。此时,再听《命运交响曲》就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欣赏、感受与评价的欲望,这时已由课内的内容延伸拓展到了课外,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使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阅读。在想象的“催化”下,大胆进行创作。这真是一次听音乐、读文本、搞创作的精神之旅。所以“音乐”成为本课激活学生的兴趣、发表见解的载体。



当然,还有许多激活学生畅谈见解的方法。如竞赛、演讲、论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在竞争的机制环境刺激下,强化阅读。在各种活动中大胆的站出来,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得到大家的中肯的赞誉,良性循环,这就从根本上激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基因”,终身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三、案例点评



课文的教学设计侧重体现课标“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的目标,同时还充分注意到教材特点。课文的主人公贝多芬之所以被称为“音乐巨人”,是因为他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也因为他能够以坚强的意志和决不屈服的精神直面生活的摧折,“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人生的辉煌。人们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源于他的作品,看到的是他头上的光环。而课文的作者,却引领读者走进这位伟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他的平凡与伟大、孤寂与执着,从而更真实地、立体地感受这位音乐伟人的永恒。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设计者确定了“力求让学生透过一些表面现象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一点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活动方式,力求在探究和交流中“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如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性格等。



教学设计也注意到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另外教案的设计还注意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安排了识记生字、把握词义等内容,如果能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效果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4-5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巨人贝多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20: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