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质课《可贵的沉默》说课稿材料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0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资料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情境教学法、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营造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表演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表演唱《表情歌》,体验情绪的变化:快乐——着急――兴奋――难过——幸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这里我设计了“点数”的情境:“谁的爸爸妈妈给你过了生日?有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接着煽情:“我要点数了。1,2,3……10。哇这么多,第一组10个,第二组11,12……21个,……那么第四组呢?”同学们兴奋极了,手举的高高的,生怕少数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接着我又问,那么又有谁知道爸妈的生日呢?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其他同学低下了头。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抒发,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首先,我推荐孩子们阅读《游子吟》及《弟子规》中《孝感动帝》、《黄香温席》等故事,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又布置了小作文《妈妈的爱》。

四、说板书

这一板书,既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02:25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为此,我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情境教学法、引导法,以课文题目和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营造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复习导入——小组质疑问难——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在第一课时后就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必须深入读文)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既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检测同时也是对有价值问题的筛选。学生经过此环节,那些简单问题就能在小组内自行解决根本不需要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最后留下的问题自然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就是需要我们合作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探究的问题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使探究确定了方向。此环节我刻意让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小组组长把自己组的问题贴到黑板上,这既是对他们提出好问题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引导。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三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孩子们在学习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抒发,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有效的把握情感 ,获得新知是课堂各环节的主要目的,但引起共鸣,净化心灵更是文章灵魂的体现。相信有了上面的学习热情,学生们一定会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奉上一份挚爱的情感。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计了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让学生在音乐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感悟和体验到了爱的真谛,既使学生在学语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培养,充分落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知道了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回报爱。这样的对话过程深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学生对父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这沉默的可贵之处。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更为广博的生活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大语文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02:45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可贵的沉默》。

一、说教材

《可贵的沉默》是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主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同时又是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的一课。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文中的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可是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着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课文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即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回到热烈。课文就是抓住孩子们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所以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来体会孩子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教学难点。

针对本文的情感特点及行文特点(对话,神态、动作描写),我打算从两个方面突破重难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一方面,我创设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情境演绎,在角色体验中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细细体会,感受孩子的幸福;在个性化的想象写话中感受孩子们的惭愧心理。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质疑解难,图文结合,品词赏句,立足文本讲人文,在品读感悟中体会这一份沉默的可贵。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并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部分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父母的爱,并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孩子的情绪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去了解、关心父母,主动地回报父母之爱。

二、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版块:看广告,质疑课题,在交流中初悟爱

1、看广告,谈感受。

课一开始,我播放学生熟悉的公益广告(妈妈下班一回家,为孩子洗好脚,就去给奶奶倒洗脚水,为她洗脚。这一幕被孩子看到了,他颤颤悠悠地端着洗脚水,让妈妈也泡泡脚。)然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为父母做过类似的事吗。由于现在学校常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活动,我预想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说为父母做过此类事。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会采用这样的过渡语揭示课题:同学们做得真好。但是,也有一群同龄人,当老师问他们这一问题时,却沉默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课堂,感受他们可贵的沉默。

2、读课题,质疑

学贵有疑,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时刻注意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这篇课文的题目发人深省,于是顺水推舟,让学生读课题质疑。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以下两个:“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就能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使读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

(二)教学第二版块:自主读,理清脉络,在整体感知中体会爱

1、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在初读课文时,我放手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自主识字,并通过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课文,互相正音,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检查反馈时请学生说说有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引导学生重点读准“霎时”、“寂然无声”、“蕴藏”、“赫免”、“瞥了一下”“稚拙”这几个词的音。

2、借助课文插图,整体感知课文

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出示课文中两幅插图,让学生仔细比较、观察两幅图画,说说图上的孩子怎么啦,并从文中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插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描述了第二幅插图的内容,并结合文本说说教室的气氛后来又怎么发展?(热闹)通过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三)教学第三版块:体验读,想象感悟,在角色置换中回报爱

1、情境演绎,感受“幸福”

课文1-9自然段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所以我创设对话交流情境,移情体验。我就成了文中的老师,学生成了文中的孩子,而这种演绎的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师生进入情境,绘声绘色地读,入情入境地体验,在读读演演中抓住人物的神态、动态的词语细细体会。

(1)               创设情境法理解“异口同声”:当演绎到第3自然段时,我会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嘴巴里却发出了同一种声音,这就叫做——”我预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异口同声”这个词。

(2)               动作演示法理解“左顾右盼”:演绎第7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配上动作,左看看右看看,然后问文中哪个词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顾和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从而彻底地理解这个词。

(3)               神情演示法理解“骄傲”、“神气十足”这两个描写神态的词语,让学生演一演,读一读。

(4)第9自然段中抓住“快乐地交谈”也让学生互相交谈交谈爸爸妈妈为自己庆祝生日的情形,并说说自己的心情,从而体会到被父母关爱时最幸福。

2、想象写话,感悟“沉默”

课文的第二部分10-13自然段,我配上一种舒缓的、淡淡的音乐,通过教师内心独白式的朗读,把孩子带入“沉默”这个情境。

朗读完,课件出示插画2,并出示句子:

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寂然无声”:此刻,教室里怎么啦?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抓住句中 “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沉默”等词句进一步理解寂然无声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那么长时间的沉默到底在想什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会想什么?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大家沉默着,想:------------------------------)(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预设1:我怎么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呀!真不应该。

预设2:是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要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呢?

预设3:我怎么就没有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呢!……

通过移情体验,个性化的想象写话,让学生走进文中的角色。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推想三年级的学生也和文中的孩子一样,大多数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为父母祝贺生日的更是少之甚少。所以,此处的想象写话,能让学生与文中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抒发内心情怀。学生在体验想象中,感受到孩子们的惭愧心理,从内心产生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想法,从而解决了学生课题质疑中的“为什么会沉默”这一问题。

3、质疑问难,品味“沉默后的热闹”

14-17自然段,我略化教学,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进行讨论交流的方式。我预想学生可能抓住这些句子(课件出示)质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犯了错误的神色怎么会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呢?

(2)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为什么与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了呢?

(3)这一片沉默为什么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出示)“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犯了错误的神色怎么会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呢?”在学生感悟了孩子们为什么而沉默后再理解这句话,降低了难度,部分学生应该能读懂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孩子们的可爱就在于他们敢于正视错误,敢于承认错误,致力于弥补过错。

(出示)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沉默前的热闹是为了什么?现在的热闹又为了什么?

在学生悟出沉默前的热闹是谈论父母给予的爱,沉默后的热闹是讨论回报父母的爱后,再回到课文第10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师所说的“蕴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此时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那就是要回报爱。

(出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预设:在理解“享受”一词意思后,让学生从下面三句话中自主选择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联系上下文填一填: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                    )。

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                 )。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文中老师)多大的享受啊!我体验到(              )。

在学生交流汇报中,让他们体会到这一份沉默的可贵。因为这份沉默,让孩子们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快乐;让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让老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说这份沉默是可贵的,再次回到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学生在写、说的过程中,深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学生对父母的情感,从而解决了“这份沉默为什么可贵”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第四版块:指导书写,拓展延伸,在实践中追寻爱

1、虽然已是三年级的学生,我们还是要注重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比较,说说要注意的地方。重点引领学生一起书写“稚”和“享”,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2、拓展延伸

1、回忆和了解父母之爱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走路、陪着游戏等的记录。

2、制作爱心卡,把要祝贺的人物、时间及自己的打算列出来,便于实施献爱心行动。

这份作业的布置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知与行的统一,将人文影响落到了实处,也为综合性实践活动做了准备。

三、说板书

17可贵的沉默

热闹———安静——热闹

↑                ↑

∣                ∣

感受爱——沉默——回报爱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个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我采用主题式板书,以课文内容提要为主,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03:09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北海高庄小学  李丹

一、    说教材

1、《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们要透过课文背后看到他的时代背景。课文讲述一件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孩子们在可贵的沉默之后懂得了怎样向父母回报爱的生活小事,虽然事小,但意义深远。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在孩子心灵撒下这样一颗种子:爱的真谛,不是得到,而是给予。

2、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之所以把他作为教学重点,是想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孩子们从兴奋到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回到热闹的情绪变化,体会沉默背后的弥足珍贵。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之所以把它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我观察到如今的孩子,生活以自我为中心,得到了来自父母、亲人太多的爱,却很少懂得爱别人。因此,《可贵的沉默》处于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它有着令人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这一课,我关键想要研究两个字“沉默”,上一篇课文,要抓课眼,抓一个关键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         上课开始,多媒体出示一个精美的蛋糕,然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蛋糕,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兴奋地说着,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当我话锋一转又问:有谁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可教室里出现了一阵沉默,到此,我直接引入今天的学习,板书《可贵的沉默》。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因此我问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为什么这沉默是可贵的?为学生阅读做好铺垫,然后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对比文中两幅插图,问:同学们,这两幅图中孩子们的表现一样吗?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短短的一堂课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呢?然后请同学们找出与第一幅图相对应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词“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刻体会孩子们感受来自父母关爱的快乐和兴奋。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了,那么我又问:老师仅仅是在了解孩子们过生日的情况吗?不是的,那老师又是在寻找什么呢?我随即出示了这样一句话,这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直接引入了课文后半部分的学习,又出示第二幅图,问:老师问了哪两个问题使学生发生了变化?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们为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而感到惭愧,因为惭愧而沉默。而孩子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为深入挖掘文本,突破教学难点,我出示了这样一句话:沉默了足足一分钟……让孩子们通过思考充分体会在这一分钟里孩子们都想些什么这一分钟长吗?就60秒,孩子们的内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分钟里,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因此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到此为止,孩子们一上课所提的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也得到了解决。就这样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以上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爱的段落     (我的情绪迅速的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的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霎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的举起了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就这样,采用师范读,生读,生评价的方式完成了朗读训练。

3、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或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有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播放音乐)

在这首歌中,一个女儿的深情诉说,表达了一个女儿对妈妈的爱。我也是妈妈的女儿,可我长了这么大,却从没有给爸爸妈妈亲口说声:我爱您!也许你曾经很幼稚,让爸爸妈妈担心,也许你曾经很顽皮,让爸爸妈妈很操心。也许你曾经很固执,让爸爸妈妈很伤心,也许……孩子们,在这样的时候,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
    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些心理的话说一说吧
    同时屏幕显示——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想对您说……
    抽生读读他对自己父母说的话,及时给予肯定。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父母的爱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03:31 | 只看该作者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情境教学法、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营造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表演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表演唱《表情歌》,体验情绪的变化:快乐——着急――兴奋――难过——幸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这里我设计了“点数”的情境:“谁的爸爸妈妈给你过了生日?有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接着煽情:“我要点数了。1,2,3……10。哇这么多,第一组10个,第二组11,12……21个,……那么第四组呢?”同学们兴奋极了,手举的高高的,生怕少数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接着我又问,那么又有谁知道爸妈的生日呢?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其他同学低下了头。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抒发,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首先,我推荐孩子们阅读《游子吟》及《弟子规》中《孝感动帝》、《黄香温席》等故事,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又布置了小作文《妈妈的爱》。

四、说板书

这一板书,既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03:51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一:教材安排意图及本课特点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热闹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材安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现在说第二课时。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词语,如;异口同声.,左顾右盼,寂然无声,七嘴八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被人,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避父母对自己的爱。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具准备:插图、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插图入手,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说读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想的升华:懂得在接受别人爱的同时,知道去回报爱;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神态、动作的生动描写。 
三:设计理念
1、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追求,注重扎实地组织语言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说是“爱的教育”,但是,如果仅仅是去探讨其教育意义,就会陷入说教、灌输的泥潭,而不能让这种内涵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我采用了“加强工具性,促成人文性”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扎实地开展好字、词、整体感知等基础性环节之后,再通过朗读、品悟,去挖掘那文字背后的思想和人文关怀。这样,紧扣文章特点,学习字词,理解叙事性文章的脉络特点,感悟语言的意蕴、意象,敏锐学生对文字符号的形象感知能力,努力体现语文之有别于思品、科学、常识等科目的本体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吧。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在初读课文时,我也尽量放手让孩子自主感知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整体感知意识。在研读中,也采用了自主朗读,自我发现的方法,去让学生探究文中的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在交流的进程中相机诱导,组织多形式的朗读、表演读,营造课堂学习的趣味场,由学习形式上的创新来消弭师生互动的隔阂,增强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美丽的畅想空间,让他们会读、爱读,在朗读中去意会语言文字内涵的美,从而让课堂真正成为一片生长学生语文能力的天地。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以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看图,找文中的重要词句,再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解决本课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为什么这片沉默给了老师很大的享受?为什么用“可贵的沉默”作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地获取课堂生成的信息,紧紧围绕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激励评价、适时引导,合理取舍,从而构筑起活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

四、教学流程结构是:

激趣导入——看图读文——探究体验——质疑解答——拓展活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插图入手,从看图到读课文,让学生直接进入课文的品读。找重点句段,体会。然后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的“热闹——沉默——热闹”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探究学生情感变化的原因。这里主要是三个大的板块来学习体验的:一为研读1-9自然段,体会孩子们因为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而产生的兴奋劲和幸福感。二是研读10-13自然段,体会孩子们沉默时的心理活动和惭愧心情。这两个板块的学习,是对比鲜明的,又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以看图说话切入孩子的情绪表现,为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勾勒一个明确的研读指向。三是研读学习体会再次的热闹是孩子们要去回报父母对他们的爱,然后,进入学生自主研究和交流的阶段。 在品味孩子们的第一次“热闹时,主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孩子们“骄傲”、“神气十足”的神情中,从自豪、得意的语言中,从“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的动作中,去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深入探讨热闹的原因,就是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为此而高兴而幸福着。在这个环节中有机穿插朗读、表演等活动,提高语言训练密度和情感体验深度。在品味孩子们的“沉默”时,不仅要去“安静”“寂然无声”等词语中去理解字面意思,更要与前一板快中的“热闹”形成对比:爸爸妈妈对自己与自己对爸爸妈妈的对比,更能让孩子感同深受地形成惭愧心理的共鸣。同时,又趁热打铁地将孩子们惭愧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从而来展现他们对爱的真情反思。这样,在阅读探究中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理解了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而孩子们沉默中所思所想所感, 出示重点句子“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请同学门齐读这句话,并自主探究,他们犯错了,为什么老师还觉 得他们可爱呢?根据体会沉默环节,学生很快感悟到,是因为老师觉得他们知错了,并真的有了回报父母的意识了,所以觉得他们可爱,最后是老师打破这种沉默,轻轻的问,怎么才能知道父母的生日呢?于是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这次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同呢?两次热闹的场景都是因为老师的问话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热闹的不同是讨论的内容的不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组织男女生赛读。再次体会沉默前后两次热闹场景的不同之处。第一次的热闹是孩子们因为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而产生的兴奋劲和幸福感。第二次的热闹是孩子们要去回报父母对他们的爱。最后一个阶段是结课。再利用第10段中的语句来质疑这极为珍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引出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他们后来怎么做了的。然后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回报父母的爱的。

五、体会感悟,延伸作业。

师:现在老师特意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感恩的心

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老师,给了我们学习的本领,

同学,给了我们真诚的帮助,

学校,给了我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应该感谢,

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我们应该感谢,

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我们应该感谢,

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我们应该感谢,

如果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那么我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从现在开始

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父母的每一顿饭菜

感谢老师的每一句教诲

感谢同学的每一个帮助

感谢亲人的每一次叮咛

六:小练笔

把你想对谁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说)怎么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师结束话,从今天起就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去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生育养育之恩,好吗?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插图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课教学特性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6: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