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一位五年级家长对我诉说心中的“失落”:我们在加班之后,为儿子准备生日礼物和丰盛的菜肴,给他点燃生日蜡烛,儿子漫不经心地拆开礼物包装,搁在一边,蹦出一句话:‘12岁的生日就这样过?没劲!’我和丈夫惊呆了,儿子一点儿也没有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感恩,反映并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感恩总是与理解、良知、责任感等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但是,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像上述案例中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知感恩的孩子非常多.所以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针对这些情况,我校自2007年开始,从基础教育入手,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产生的背景:
当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有一个通病: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关爱,却不愿或不懂得回报。现实中,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人们传统观念中那种“养儿防老”的意识逐渐淡化,家庭教育中的问题随之也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图回报的溺爱过度。今天的孩子在社会、学校以及家里都充分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这种客观上的优越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自私、贪婪,以及非人性意识,但主要原因还不在于优越生存环境的本身,而在于家长、老师的主观意识和教育行为,在于对“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所采取关爱备至的养育态度。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这种传统美德正面临丢弃的严重局面时,我认为社会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重新回归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何让学生们学会“感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让学生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朴素情感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主要做法: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三——五月份)
1、通过周一国旗下演讲,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校课间广播播放感恩歌曲,结合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做到人人会唱会表演;班级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2、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
第二阶段;五个“感谢”系列活动:(六月份——至今)
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赐予我。
(一)、感谢父母养育我
1、各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班会。
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①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等。
②在活动月期间,做三件令父母感动的事
③感恩卡大赛:在各个节日前送父母一张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二)、感谢老师教育我
1、班级开展《我和我的老师》故事演讲比赛,说说自己和老师发生的故事,要真实、感人。
2、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1)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人、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然后逐步推广到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同学。
(2)让学生利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报答老师厚重的师爱。如: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
(3)学习名人尊师的例子,读古今中外尊师的好书活动,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尊师的意识。
(三)、感谢同学帮助我
1、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每个星期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感谢社会关爱我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每一位学生为失学儿童或贫困儿童捐款,捐给希望工程。
2、与城里小学学生手拉手,每一位学生捐一些农产品给城里小学的学生。
3、开展与城里小学学生结队交朋友,互进课堂活动。
(五)、感谢自然赐予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