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启蒙之中浸透了母亲对“我”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则为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7个生字及其新词。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4、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朴实与巧妙。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大意,读懂“母亲是怎么启蒙我的”,体会蕴含在启蒙之中的挚爱真情。
第二课时:品读第五自然段和最后一段,了解歌谣、谜语等民间文学对“我”的滋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联系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经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初品课题
1、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初品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
1、布置学生自读。
2、扫清字音障碍。根据学情,相机解决初读障碍。
(初步感受课文重点句: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
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3、把握主要内容。
4、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三、品读“启蒙”,感受母爱
1、布置静读任务。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能体现“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语句,标出重点词句好好体会,在课文旁边的空白部分写下你的感受。
2、 互动交流。
▲歌谣部分
(1) 指名读歌谣,初步读懂歌谣内容。
多媒体出示: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
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2)教师深情诵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配乐《空》,其中两首歌谣以“女
声清唱录音”的形式呈现),学生闭眼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指导相关语句感情朗读。
①柔美的月色,温馨的氛围——感受童年夏天月夜的美妙
多媒体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自由练读,指名感情朗读。)
②质朴的歌谣,甜美的歌声——感悟母亲带给“我”的美好想往
多媒体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
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甜甜的”“深情”“飘”等重点词语谈感受,领会本句比喻的写法,感受“芳香”一词的内涵,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母亲用甜美的嗓音把美妙的歌谣,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让我的童年生活更加美妙。
学法点拨:刚才,我们学习“唱歌谣”部分,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利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再次浏览下面的课文,找出你最有感受的语句,我们来交流。
(以下内容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安排)
▲故事部分
神奇的故事,圣洁的形象——感怀母亲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
(1)学生朗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重点引导抓住“唱累了” “竟”“沉浸”
“……”等重点词语、标点来体会母亲对“我”的浓浓爱意。
(2)课件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畅谈感悟,感情朗读。)
▲童谣部分
风趣的童谣,轻松的气氛——感谢母亲赐予“我”天真活泼的童年
多媒体出示: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bó)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
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1)指名读,正音。
(2)师生小结童谣特点,学生自选喜欢的方式读童谣。
(3)展示朗读。
▲谜语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