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包身工》“教学剧本演出法”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包身工》是现代著名的戏剧家夏衍于1935年写的一篇报告文学。它以旧中国包身工苦难生活的真实描述,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其描写的内容与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二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该文的教学目标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自读、自编(改编剧本)、自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给这种方法命名为“教学剧本演出法”。



  下面以教案的方式摘要介绍如下:



  [教学目的]



  了解本文组织材料的线索,把握本人的结构特点。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点面结合,以及综合利用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的写作特点。



  分析并归纳中心思想,做今昔对比,教育学生珍惜如金时光。



  [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主导教法]



  教学剧本演出法。



  [教法理论依据]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戏剧,对剧本已有一定的了解。



  夏衍作为著名的现代剧作家,他的这篇报告文学多少与剧本写作手法有相通之处。



  通过这种教学表演(不同于分角色朗读)及改编,既化生疏为熟悉,现过去在眼前,有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过方面的创造性能力,如阅读、剧本改编、写作、表演等。



  [演教步骤]



  一、课前悉心准备



  1、介绍戏剧有关知识,明确本课教学目的,布置教学作业:以5-10人为单位,学生自由结合成演出小组,一人执笔,其他人出谋划策,将《包身工》改编成演出剧本。



  学生甲:本文在组织材料时可以说有两条线索,一是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经线,一是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纬线。经线容易改编,纬线怎么表现呢?



  师:这种教学演出剧本,受课堂条件限制,确实有些东西很难表现出来,但我们是否可以变换思路,打破镜框式舞台的限制和束缚——



  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



  师:对,借用电影的一个术语--就叫做“画外音”。



  2、教师指导学生改编并修改剧本,尔后指定某小组认真排练,并指定其到时进行表演。



  二、课始精心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工人,我们的脑海里很快会想到头戴圆形工作帽,身穿劳动服的工作形象,也许会想到今天的蓝领、白领。但是谁会想到,在本世纪初的中国,却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三、学生倾心表演



  某演出小组上台,开始了《包身工》的课堂教学演出。



  以下是演出摘要:



  《包身工》教学剧本演出



  [画外音]作者,夏衍,1900年出生,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以下方括号中内容表示画外音。)



  第一幕 [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



  一中年男子:(推门而入)拆铺啦!起来!(对“芦柴棒”) 芦柴棒,烧火去!妈的,还躺着,猪猡!



  (女工们打哈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犹如被搅动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随着中年男子的喊声,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被骂做“猪猡”的人很快起身了]



  中年男子:(对楼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下山吗?



  (懒虫们冲了下来,争着接水)



  (骨瘦如柴的“芦柴棒”急着烧火、填柴,炉膛内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第二幕   抢饭(略)



  第三幕   医病(芦柴棒带病上工)(略)



  [从封闭的工房走到厂区,路并不远,但包身工却觉得很长很长,有的甚至一辈子也走不出这条小路。她们是怎样踏上这条小路的呢?]



  第四幕   游说 [画外音介绍包身工产生的根源,略]



  第五幕   上工(小福子遭打)(略)



  第六幕   搜身(芦柴棒)(略)



  尾  声   画外音[就这样,包身工们艰难地捱过了一天又一天……]



  [在这千万个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只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曾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好些锭子下的冤魂!]



  (掌声。学生归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四、师生用心讨论(略)



  1、场景、主题。



  2、结构特点(线索)。



  3、表达方式及其他写作特点。



  4、补充报告文学特点。



  五、小结、作业



  [演教说明]  1、从上面的学生表演来看,教学剧本演出法是与传统的剧本表演有所不同的,它类似于19世纪末法国戏剧家安托万创建的小剧场,甚至更为自由。首先演出不受剧场的限制,而是专门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灵活,道具装扮一切从简。手法也较独特,可记叙、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也可以议论、抒情、说明(画外音)。



  2、在教学剧本演出中,学生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表演者和合作者,他们直接沉浸于舞台气氛,同时在观看时,产生表演欲望,这种教学演出能充分发挥舞台假定性,使有限的空间成为无限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心骛神思,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造性能力。



  [一点感想]成功的课堂组织创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效果较为理想。这次教学剧本演出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优点。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他们自觉投入,主动参与,并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了学生十分宝贵的创造力,通过阅读、改编,实际上已基本上把握了本文的教学要点,表演更给他们提供了写作、演出和鉴赏的机会,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



  本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5期。



  本文被选入《新中国建设发展五十年社科文献中国市场经济文论大典》一书。



  本文被《51中小学教育资源》部分引用(可上网查询)。



  4、本文被选入《课堂教学典型案例评析》一书(希望出版社)。



  以下是该文对本案例评点: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这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教学剧本演出法”提供了这样的条件,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久远、比较生疏的语文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改编和演出,亲身感受那个年代工人的悲惨遭遇,激发他们同情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体会著名作家高度的阶级觉悟、深邃的洞察力及其文章的“奇”、“妙”之处。美中不足的是演出实录从略过多。



  5、本文被卞幼平在《重组的能力》一文中部分引用(可上网查询,中学语文教育网),这个教例把原作(报告文学)改编成剧本,而且上演了,充分调动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自觉投入,主动参与,并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了十分宝贵的创造力;演出前通过阅读与改编,学生实际上已基本把握了本课文的教学要点;而演出则更给他们提供了深入领会的机会。如果不是用这种方法,而是就文论文,从时代背景、作者、段落、含义、中心等一整套模式下去教的话,是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了。



  恰当的、精巧的重组对于理解、深化、阅读或写作教学确实利莫大焉。这个教例用别致的形式使学生似乎身临包身工生活其境,他们对这丑恶的非人制度,对旧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情形几乎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这样的重组教学令学生终身难忘。(安徽  胡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18: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