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观摩课 《张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09: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  以读为本 得言得法



        ——《张衡》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张衡》是一篇人物故事,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我力求紧扣年段目标和单元要求,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读通课文,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

教学目标:

1、在句子中学习本课21个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录”字。

    2、读通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读中感悟张衡的“杰出”。

    3、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些什么,学习第四自然段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文眼“杰出”,找出文中体现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的地方,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读中感悟张衡的“杰出”。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些什么,学习第四自然段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张衡,理解“杰出”

1、引出课题,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读课题。

2、出示张衡的图片和书本学习链接中的资料。自由读一读。从张衡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张衡的才能和成就怎么样?

3、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杰出”的意思。“杰出”可以换一个什么词?再读这一自然段,把张衡的了不起读出来。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课伊始,用张衡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认识张衡,感悟他的出众,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杰出”。然后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整体感知“张衡是个杰出的科学家”。扣住文眼“杰出”,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进入文本,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在读句子中检查字音,相机强调难读准的生字词“征兆”,通过与“凹”字对比理解词语“凸(tū)起”,通过换词法理解词语“卓(zhuó)越”。

3、齐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4、出示难读的句段,检查读。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认读生字。

6、观察要写的字,提出最难写的或最容易写错的字。

7、指导书写“录”字,提醒写字姿势。同桌互相交换检查欣赏。

8、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是怎样介绍张衡的?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接着说了什么,然后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可给学生温馨提示:第一到三自然段写了什么?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五到七自然段写了什么?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提倡“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此时,落实好字词,通过初读课文,突破朗读关,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达到“纲举目张”。在理清这篇文章的脉络时,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顺学而导,根据学情,适当提示,指导学法,让学生真思考、真体验地自主学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杰出”

1、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说出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张衡的杰出。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感悟“杰出”,弄清写法。

(1)出示地动仪图片,用自己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来说一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地动仪的?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先介绍了地动仪的什么?再介绍了什么?(构造、用途)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它的构造的?用小圆圈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先说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和它的形状,再介绍它的顶上、四周、龙头下面,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

 (4)这段话是怎样把地动仪介绍得那么具体的呢?你觉得这地动仪怎么样?(精巧美观、设计科学、作用很大)是呀,这个地动仪构造十分精巧,设计特别科学,作用非常神奇,这足见它的设计者张衡真的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无限敬佩来读一读这段话。

(5)请自己一边看着图,一边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

(6)同桌互相看图介绍。

(7)指名看图介绍。

【设计意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这个环节,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悟张衡的“杰出”, 并根据年段特点和单元目标,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些什么,学习第四自然段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

四、引学下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中感觉到了他的杰出,课文还从其它方面写出了张衡的杰出,特别是他的杰出还体现在他发明的地动仪真的准确地预测了地震,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读。课后,请同学们按照课文介绍地动仪的方法去介绍一样我们熟悉的物品,如文具盒、书包、台灯等,可以先介绍它的构造,再说说它的用途。在介绍构造时,先整体说一说它大概的样子,再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等把物品介绍清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总结本节课的所得,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布置学生用所学到的表达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物品,让学生把作者的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方法,达到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

第二课时(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09:09:40 | 只看该作者
《张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及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汶川大地震惊动了整个世界,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失去亲人的彻骨的伤痛。地震以它强大的破坏力和难以预测性威震四方。可是你们知道吗,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张衡就已经发明出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课文中看个究竟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衡和他的地动仪的故事。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2)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3)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4)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做课后第三题,区分发明和发现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描写地动仪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3)课件出示重点词句,学生反复朗读

          根据老师提示,画一画地动仪的样子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   )方发生了地震,朝着(    )的龙就会(    )嘴巴,(      )铜球。铜球(     )一声,正好落在(    )的嘴里。

    (三)学习第五-七自然

    自由读

    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什么态度?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

    理解“议论纷纷、才、信服”。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09:10:12 | 只看该作者
《张衡》教学反思  
《张衡》一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讲这一课时,我是紧抓本单元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什么,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和本课教学目标: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仿写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组织、设计教学。通过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有以下几方面感受:

1、着重与同学们探究课文如何描写地动仪的,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为仿写打好基础。

2、让课后链接充分发挥作用,体会到张衡的贡献,引入了更多的课外阅读。

3、“从哪些地方看出张衡是位杰出的科学家?”这个问题贯彻教学始终,孩子们的交流目的达到没了,但还要在讨论的语言表达上进行规范和引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09:11:32 | 只看该作者
《张衡》教学设计

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何   晓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2、学习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1、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投影张衡头像)你知道他是谁吗?谁来介绍一下张衡。

  2、出示张衡简介,师读。(解释“东汉时期”)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张衡。(跟着老师书空一遍题目,然后读题目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打开书本35页,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懂的字词,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拼读,没有拼音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老师,还要动动手,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开始吧!

2、检查字词情况。

①屏幕出示标上拼音的词语。(自读—个人读—开火车读—齐读)

②读带拼音的句子。

生字词解决了,老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中,看你还会不会读,这些句子可不容易读好,谁敢挑战它?

A、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B、当时,人们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

C、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D、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

E、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理解“杰出”。谁能说说“杰出”是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换词)“杰出”可以换一个什么词?(伟大、出名等等)

④大家看这个“酒”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字很像?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可以这样区分这两个字:酿酒的时候需要加入材料,所以里面就多了一横)我们再观察这个“酒”字的写法,它是什么结构?老师先写一遍,你们跟着写两遍。

三、潜心会文,直奔中心。

1、生字解决了,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大家默读课文,想想1—3段写什么?4段写什么?5—7段写什么?8段写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抓关键词板书:发明地动仪,样子和用途,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大家把刚才所说的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总结:我们要学会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刚才的了解,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科学家?(板书:杰出)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张衡的“杰出”?大家再快速看一遍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3、面对危害,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想的?张衡是怎样看待的?

4、相比之下,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人?(不迷信,相信科学)从这里我们看出张衡的杰出,还可以从哪看出他的杰出?(板书:发明地动仪)

大家齐读这句话,感受张衡发明这地动仪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这句话中,能把“发明”改成“发现”或“发生”吗?(先区别这几个词语的不同意思,引出习题。填好词,读句子)

5、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老师从今天的报纸上得知,张衡博物馆要招收解说员,考试的题目就是介绍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应聘这解说员呀,还真不简单,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大方得体,②语言清晰,③要按一定的顺序说。谁有勇气第一个去应聘呢?(请一个学生回答)

要想当好解说员,还得认真学习课文,课文的哪一段介绍了地动仪的样子?听老师读第四段,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地动仪?

6、介绍一件物品时,通常先看它的整体,(板书:整体)课文哪句话整体介绍了地动仪?(学生回答后,师画出酒坛的样子)介绍了整体,接着介绍了它的各个?(板书:部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呢?(板书:从上到下)从哪些方位词看出来?(顶上、四周、龙头下面)到底作者是怎样介绍各部分的呢?我想请个小画家上来试试,能不能把地动仪的样子简单画出来。(对小画家说:待会你根据同学的回答,按顺序一步步画出地动仪的样子)

7、地动仪像个大酒坛,顶上有什么?四周呢?龙头下面?(一问一答,学生作画,学生画完要评评,)(这个同学画得太棒了,就像真的一样,掌声在哪里)老师边指黑板的图边带着学生说完地动仪的用途。

8、总结写作方法:描写一件物品时,一般都是按这样的方法去写的。先写整体,再写部分。具体介绍时,又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方位顺序来写。我们要学会这种方法,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上。

9、张衡博物馆的解说员还在继续招聘,还有谁想应聘的?请两个同学进行pk,剩下的同学以及听课的老师一起当评委,选出最优秀的解说员,好吗?(请学生上黑板指着图介绍,学生介绍完,马上评出结果)

恭喜你被正式录用了,老师给你颁发证书,掌声祝贺他。这次没被录用的也不要灰心,下次再努力!

三、写法总结,读写迁移。

到底张衡的发明是否真的起到作用?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作业: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件你熟悉的东西。例如:笔盒、书包或者家里的物品。

附板书设计:

                              9、张    衡



1—3   发明地动仪              相信科学     整体

4     样子和用途       杰出                           

5—7   发挥作用                发明地动仪   部分

8      做出贡献                          (上—下)



《张衡》教学反思

             何  晓

上完《张衡》这一课,留给我很多思考,我主要谈谈两个方面:

(1)         课文的难点没有很好地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使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一件物品。在设计此教学环节时,我本意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后,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作画,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再请学生上来介绍地动仪的样子时会水到渠成,但没想到这两名学生都没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介绍得有点乱,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去描述地动仪,这也许是老师引导得不够到位而造成的后果。

(2)         教案欠熟悉。这次上课的教案,我前后共修改了四次,最后一次是在上课的前一天。因为时间仓促,对教学内容熟悉得不够透彻,未能融会贯通,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09:11:46 | 只看该作者
9、张衡

吕瑞美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2、学习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1、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投影张衡头像)你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课题)谁来介绍一下张衡。

  2、学生回答后,出示张衡简介。(简介“东汉时期”——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差不多有两千多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句子中检查自学情况。

A、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B、当时,人们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

C、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D、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

E、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教学中体现音、形、义的教学。音:征兆,形:酒(师先范写再让学生写),义:杰出(要体现学习方法)

三、潜心会文,直奔中心。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抓关键词板书:发明地动仪,样子,用途,卓越贡献)

大家把刚才所说的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总结:我们要学会通过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科学家?(板书:杰出)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张衡的“杰出”?大家再自由读课文2、3、4、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3、面对危害,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想的?张衡是怎样看待的?

4、相比之下,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人?(不迷信,相信科学)

经过研究,张衡终于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5、发明是什么意思?(引出课后第3题)

6、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张衡博物馆要招收解说员,考试的题目就是介绍地动仪,谁有勇气去应聘吗?)(请一学生看图介绍地动仪)

师:要想当好解说员,还得认真学习课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地动仪呢?

设计问题:

(1)写地动仪整体的是哪一句?

(2)地动仪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4)最后写了地动仪的什么?

(根据问题引出句子,读好句子,边读边总结写法)

再请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地动仪。(自己练说——个别说)

三、写法总结,读写迁移。

  到底张衡的发明是否真的起到作用?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作业: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写一个你熟悉的东西。



《张衡》教学反思

吕瑞美

参加语文科组的这次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教研活动,我真的是获益良多。首先是科组教研的这种氛围,让我很是感动,人人出谋划策,人人言无不讲,言无不尽,让我觉得自己接受这次的任务不但是一种挑战,更是经过了一次很好的学习。

我接受的是《张衡》这一课同课同构的任务,前面已经有了刘燕梅和陆雪杏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作为参考,还经过各位老师的点拔、提议,我和何晓老师认真地整合了教案,在廖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也反复地地修改了很多遍。这节课,如果要找落实的较好的地方,我觉得就是以下几小点:

一、营造了一个较轻松愉快的课堂。

二、指导学生趣味识字。

三、注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要通过查找资料、预习课文了解主要人物;通过查找字典、联系上下文、换个说法等理解生字词的意思;通过从整体到部分有序地介绍一件物品等。

但纵观整节课,结果却没上出我们想要的效果。我觉得很遗憾,我想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学生把了解不够,时间把握不好。

我们在练习时,总是多出很多时间。因为没教到三年级,课前也没接触学生,对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把握不够。所以在上课时,放慢了节奏,结果前松后紧,导致后来让学生介绍地动仪的时候时间不够,整节课显得重点不突出。

二、     缺乏课堂语言艺术,语言不够精炼。

一直以来都很佩服那些名师的语言艺术,觉得他们上课句句精辟,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到了我自己就老显得罗嗦,问题设计得不够明确,不够到位。在认为学生难的部分,心里老想着要尽量塞给学生,自己心里越急,就讲得越乱。这也体现出自己对突破教学难点的信心的不足。

比如在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的时候,问了一次: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因为担心他们总结不出来,在学生静心看的时候,又一再说:比如1——3段说什么?第4段讲什么?5——7段讲什么?第8段讲什么?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很充足了,但因我不断地“打扰”,学生的阅读效果出不来。

原本想要引出地动仪的样子的,因为想要制造一些课堂气氛,问多了一句:地动仪发明出来了,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结果学生冲口而出:地动仪有没有用?用廖雁老师的话说我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上完课,廖雁老师又召集何晓老师和我聚到了一起,我满心的歉意:“不好意思了,有负父老乡亲所望,把课给上砸了!”廖老师说:“没有上砸的课,只有值得思考的课。”通过这次的活动,我看到了廖老师备课的严谨态度。值得自己思考的真的很多。怎样“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每一个教学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每一个环节要体现什么?课堂语言怎样更严密?一切都要更努力学习,都得仔细斟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2: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