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3分)
(1)曹刿( ) (2)焉( ) (3)神弗福也( )
(4)旗靡( ) (5)孚( ) (6)登轼而望(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1)齐师伐我( ) (2)肉食者谋之( )
(3)牺牲玉帛( ) (4)齐师败绩 ( )
(5)遂逐齐师( ) (6)望其旗靡 ( )
3、默写填空。(6分)
(1)其乡人曰:“ ,又何间焉?”刿曰:“ ,未能远谋。”
(2)公曰:“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公曰:“ , ,必以情。”对曰:“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对曰:“夫战,勇气也。 , , 。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故逐之。”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 。(1分)
(2)第1段着重写曹刿与鲁庄公的 ,一开始就提出了 这一关键问题;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 能力,两次以“未可”“可矣”来表现他 。(2分)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理清本文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5分)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5分)
(3)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突出的人物是谁?重点写了他的远谋,这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5分)
6、重点问题探究。(12分)
(1)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弱国,结果鲁国能以弱胜强,请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4分)
(2)本文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怎样安排的?(4分)
(3)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什么样的人物?(4分)
7、把你知道的有关《左传》的情况写在下面。(5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论( ) (2)间( )
( ) ( )
(3)乘( ) (4)遂( )
( ) (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齐师伐我( ) (2)曹刿请见( )
(3)又何间焉( ) (4)未能远谋( )
(5)衣食所安( ) (6)弗敢专也( )
(7)忠之属也( ) (8)彼竭我盈( )
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及意思。(2分)
(1)肉食者谋之( ) (2)公与之乘( )
(3)公将驰之 ( ) (4)小大之狱( )
4、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3分)
(1)十年春,齐师伐我。 ( )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5、问题探究。(8分)
(1)请具体地说明一下本文过渡自然,上下勾连的结构特点。(2分)
(2)前后照应是本文结构上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请举例说明。(2分)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指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本文语言精练,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不少于三个例子)(2分)
课内语段阅读。(25分)
(一)(1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用“//”在文中给语段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的意思。(3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肉食者谋之( ) (2)弗敢加也( )
(4)神弗福也 ( ) (4)虽不能察( )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3分)
(1)其乡人曰( ) (2)又何间焉( )
(3)乃入见 ( ) (4)何以战 ( )
(5)忠之属也( ) (6)战则请从( )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齐师伐我
(2)牺牲玉帛
(3)小大之狱
(4)可以一战
10、补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2分)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 )分( )人。”
1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二)(6分)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这段文字中,“公”是指 ,“大国”指的是 。(1分)
14、用文中的原话回答。(1分)
(1)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
(2)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
15、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既克 ( ) 彼竭我盈( )
(2)彼竭我盈( ) 难测也 ( )
(3)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 )
16、这段文字中有一句话,现在已沿用为一个成语,它是 。(1分)
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意思。(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