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立足全篇阅读,把握整体意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丁步洲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尚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究竟应该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有些老师还是按照多少年前的备课和教学思路:第一课时教学生字、生词和逐词逐句地啃课文的第一节或一二节,第二课时再一节节、一句句地讲析二三节以后的课文。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把一幅美丽的山水或漂亮的人物画撕成一片片互不相干的石头、树木或者眼睛、嘴巴来欣赏。让学生来欣赏这些“阅读碎片”对于他们立足全篇,全面、完整、正确地阅读和理解课文是很不利的。



  第一是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一句句地“嚼”下来、一段段地“啃”过去,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容易形成一个属于课文本身的那种完整而又完美的形象,更谈不上怎么从整体上去感受和体验整篇课文的内容与特定的情感了。



  第二是破坏了文章固有的美感。写景、叙事、写人、状物类文章中的美的因素、美的情调是和全文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虽然是由一个个句子、一段段文章表现出来的,但是专门花大量的精力来“嚼”这些词语、句子、段落的做法,实际上是无法理解和体会其隐含在全文中的整体的美的意蕴的。



  第三是无法从课文整体上来体验。学生阅读一个新的阅读材料,一般是从其在阅读时所获得的第一印象来体现的,这种第一印象又是通过对全文的整体阅读和理解来实现的,这种在课堂上被人为肢解了的课文,也就没有了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全面体验和感悟的条件了。



  第四是破坏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阅读是一种对全文进行感受的活动,建立在对全文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所体验,也只有在体验了个性化的作品内容,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才能产生,阅读活动也才真正能够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的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应努力采用类似于整体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与全篇课文直接对话,把握全篇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一、状物课文:通过整体阅读,感受完整事物,体会事物所体现的特点



  状物类的文章的作者对于所状之物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通过对整体的事物的描写来体现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时,必须坚持整体阅读,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通过状物而传递出的情感信息。如,苏教版五(下)第七单元有三篇状物的课文:《望月》《灰椋鸟》《水》。《望月》先写月亮“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接着通过江面、江水、江岸、芦荡、树林、山峰等景物在月光照耀下的景象从侧面描写月亮,再通过人物对话引出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古诗和像“天的眼睛”的比喻,这样把人们十分熟悉的月亮写得丰富多彩。而《灰椋鸟》一开始就写出了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的形状;在介绍灰椋鸟生活的环境之后,描写其晚上“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地投入刺槐林,没几分钟,‘大部队’就排空而至”,“像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的归林场面;最后描写在“晚霞映红了天空”的背景下,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并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描写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两篇课文正是通过两个完整的内容体系,表达了各自所要表达的特定的情感。在引导学生阅读它们时,需采用整体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完整的物体形象,体会作者通过对这种物体的描绘所寄寓的特定情感,然后再回过头来研究作者是如何对该物体进行描写的,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总体的体验,还可以学习和掌握状物的方法和经验。而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课文肢解开来阅读和理解,所得到的只能是些具体的词句段的意思。



  二、写景课文:通过整体阅读,建立整体景象,品味景象所蕴含的情感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最难阅读和理解的就是写景类课文,难就难在他们没有在阅读中建立起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的整体形象,因而就无从把握整体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例如,苏教版三(下)的第一单元有三篇写景的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在全面概括描写南沙的景象之后,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南沙风景图:“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不仅形象逼真,而且引发人们的想象。《庐山的云雾》写得更加神奇,作者切换着一个又一个“千姿百态”让人神往的镜头:“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瞬息万变的云雾“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由此构成了──活动的、神奇的、虚幻的然而又是真实的景象。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一个片段景色的描绘,展示所描写景物的一个个侧面,在阅读时只有坚持全文阅读理解,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品味这整体画面所表现的意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三、写人课文:通过整体阅读,形成立体形象,领悟形象所寄寓的思想



  写人课文的作者在写这些课文时,虽然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细节、生活场面,运用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对人物进行多侧面的描写,但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是一个整体的形象。如果在阅读时把这整体的人物拆分开来阅读理解,不仅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人物,也不能准确洞悉作者的写作动机,同时也学不到写人课文的真谛。譬如,苏教版四(下)第三单元的《三顾茅庐》着重描写刘备带着关、张第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重点刻画了刘备在茅庐耐心等待与对诸葛亮礼贤下士两个细节,不仅把刘备的性格特点写得栩栩如生,而且还表达了对刘备的赞赏。《祁黄羊》详细描写了春秋时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在辞职向晋悼公推荐仇人解狐和自己儿子祁午的事,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外荐不避仇,内荐不避亲”的人物形象。课文中各个部分的描写、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对所涉及事情的叙述和剪裁,都是以塑造人物需要为原则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整体。只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这类课文,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形成立体的人物形象,领悟该人物形象所寄寓的特定内容和思想。如果把课文的一个个部分拆下来细细地咀嚼,即使每一句话、每个词义都能准确地掌握,对于该篇课文到底写了个什么人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往往不容易想得到。



四、叙事课文: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事情全貌,搞清所写事情的来龙去脉



叙事类的文章是按照事情完整的发展过程作为叙述的主要内容的,一篇叙事类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教者在教学时,只有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才能把握住事情的全貌,也才能搞清所写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该事、事中的人作出恰当的判断。例如:苏教版六(下)第二单元中的《卢沟桥烽火》重点叙述了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鬼子在卢沟桥对中国军队从挑衅到开火,凌晨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晚上大刀队突袭、军民重新夺回卢沟桥,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的过程。《半截蜡烛》叙述了“二战”期间的伯诺德母女三人围绕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所展开的故事,她们在三个德国军官面前临危不惧,一波三折,凭着智慧化险为夷,保住了绝密情报。阅读这类课文,无论是学生抓住事情的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明白整个事情的经过,更不能弄清楚作者通过这件事情所要体现的全部内容。只有坚持全篇阅读,统筹思考,才能居高临下,科学地把握课文内容。



  此外,看图学文,只有坚持全篇阅读,才能领悟“看图”的技巧和“作文”的方法。说明类的课文也需整体阅读理解,才能统领全篇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物的方方面面,实现预定的阅读目标。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坚持整体阅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保证整体阅读的正常开展。



  1.选用与整体阅读相应的教学方法。阅读是一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全程地阅读和体验课文,教师应该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为学生整体阅读创设相关条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选择与之配套的阅读教学方法,像整体教学法、“整-分-整”教学法、尝试发现教学法、读议讲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获得自主的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项目的教学和训练。



  2.介绍整体阅读的方法和经验。什么叫整体阅读?如何进行整体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首先要搞清楚的。语文教师在备课和设计阅读教学时,除了向学生介绍整体阅读特点,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课文阅读案例对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方法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在阅读实践中该怎么做,还需有意识地帮学生对已掌握的整体阅读的方法进行升级,使他们在整体阅读中不断提高。



  3.精心设计整体阅读训练的习题。为了促进学生整体阅读、检验学生整体阅读效果,需要为学生设计整体阅读理解、思考和训练的题目。像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样的人物(事情、物体、景色),作者描写这个特殊的景色(人物、物体、事情)是为了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思想、认识、感悟),作者是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描写(构思、叙述)这个人物(物体、景色、事情)的,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体验、感悟、看法、想法、认识),你对课文作者的看法(见解、认识)是否有不同意见,请你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具体的阐述……类似的训练习题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4.倡导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弥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或生活经历、体验方面的不足,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结合自己在整体阅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取得多侧面思考、集思广益的效果。像某学生对课文中某个历史事件不清楚,知道的学生可加以补充;某学生从未见过课文中的那个事物,了解该事物的学生可以对其提供帮助;某学生在整体阅读理解时对一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另一个学生的看法则可以让其豁然开朗。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帮助解决若干整体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



  5.用与整体阅读相应的评价进行促进。评价同样也是整体阅读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给学生的整体阅读形成一种正确的导向和强有力的外部促进力。像在评价学生对课文阅读时不是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某一个词语或某一个句子的理解上,而是注重学生对于全篇课文的把握、体验、理解、感悟上,学生自然会在下次阅读时,从整篇着眼、着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纠缠住某个词语或句子不放。



  整体阅读既是小学语文备课的方法,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是我们看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整体阅读的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3: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