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叙事优秀教育故事集锦

[复制链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1:48:37 | 只看该作者
六十四、霜

周五做操,孩子们排着队一路走向操场,操场上白茫茫地一片,洁白的霜覆盖在枯黄的草上,走在上面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何不向孩子们介绍介绍它呢。于是问:“看,地上白白的一片,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小冰块”“不是,是雪”……呵,孩子们全不知道!“是霜!”我大声说着。“霜啊,怎么会有的?”“是夜里下得呗,真笨。”“是冬天里冬爷爷给小草盖的被子。”孩子们说着,队伍全乱了,也很吵,于是赶紧整理队伍,准备上操。“你们很有想象力,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课后再讨论,怎样?现在大家都要做操了,看我们两边的班的同学都排好队了,我们可不能落后了。”
队伍很快排好,不过小嘴巴还在说着那霜呢。本来想晨会的时候再说说的,有事就担搁了。下周再说吧。
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其内部含有的热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末,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
霜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升华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见的是日出以后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对农作物有一定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1:48:48 | 只看该作者
六十五、月

今天的补充作业中第一题是有关月的作业。
孩子们先自己读题,做题,发现有十多个没有读懂题目,做错了,把“乐”与“月”混淆了。
于是我们一起读题:月是像一弯新月的样子。引导孩子们看那月的像形字,问月是什么呢?是天上挂的月亮,“乐”是指音乐,乐曲,是我们听的歌。
让孩子们读下面有关月的词。月牙 新月 月光 月色
师:我们还能说说有关月的词吗?月亮 明月 月球
哈正在这时有个孩子说:月星,(因为他听到别人说月球,即想到了星,有想象力,只是那是不存在的。)我哈哈一笑:等你长大了,发现一个新星,就可以给它命名月星。
接着我们又继续完成下面的作业:说有关月的成语,古诗。
成语,孩子们一个也说不上。只得自己引着说了几个。
古诗:先引孩子们背了《古朗月行》,再问还有吗?一学生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齐背,大部分孩子都分,不过再问就没有了。哈一年级小朋友能说出我已经很高兴了。于是我又引了两句,让他们记一记: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着孩子们读读,发现孩子们对第二句不明白,我就简单地画了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图,引导孩子们理解它,再读好多了。
就教了这么多,想不要太多,能说一点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1:48:59 | 只看该作者
六十六、大海睡了

我在教学这课时,以阅读为主,孩子们的提问与我的提问相结合刚好解决了文中的难点。
教学时,先让孩子们理解:睡了。那是什么感觉,大海睡了,又是什么样呢?孩子们立刻做出睡觉的样子。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它呢?听课文录音。有了这两点的引入,孩子们在读本课时,读得很轻,也很有睡的感觉。
接着我们指名读,第一句,理解“闹、笑”风儿浪儿都静了下来,这时候的大海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习:风平浪静。
让孩子们闭着眼睛再读,找自己睡的感觉,读得不错,再听录音,看看录音中是在哪儿停顿的,那种轻柔的睡的感觉就出来了。
学习第二句,孩子们刚读好,就问:什么是鼾声?先让孩子们自己解释,没人知道,于是我说,你们听过爷爷奶奶睡觉时打呼的声音吗?现在我们来学学,孩子们学得还真象,指出这就是鼾声。那大海会打鼾吗?它的鼾声是什么?孩子们立刻找到是“潮声”,再点是什么样的“潮声”?“轻轻的。”再学学轻轻的“潮声”,对比两种声音,孩子发现真的很象,再让他们读这句,兴趣很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大海的鼾声”是轻轻的潮声,那她又怎么会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
沉默了一会儿,有孩子说:“是明月、星星倒映在海里,好象就是她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孩子没有说得这么具体,我帮他说完整了。
师:嗯,那我们来试着抱抱,背背,(孩子们快乐地抱着背着,再读课文)
(反思:这里忘记了,引导孩子思考“她”,如果能让孩子们体会“她”的话,那就更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大海象母亲一样,有宽广的胸怀。“
引导孩子们朗读全文后,点拨让孩子们明白:大海睡了,风平浪静了,但还是有轻轻的潮声,不过有时就是这样平静的海面也会突然有巨大的海浪。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向我们描述的风平浪静时的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1:49:11 |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七、北风和小鱼

这一课挺长的,为了让孩子们能读通课文,昨天我只布置让他们回家读这一课的家庭作业。
今天上课发现,一部分孩子听到了,回家读书了,不仅读得正确,还读得比较有感情,不过还有一半孩子不会读,不是多字少字,就是愣在那儿读不上来。我想大概是为了应付作业,勉强读了一两遍就算完事了吧。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读。
于是教学这一课时,我还是用了一节课来指导孩子们把课文读通读顺,尽可能做到不多字少字。先让孩子们说说有几个小节,再一节一节地读。先指名读,也算是检查作业。再让听的孩子进行评价,不评价有没有感情,只说有没有多字少字,或读错的。然后我根据孩子的发现在黑板上列出读错的字,共同注音并纠正。最后再由老师或同学带读那些读少了或读不准的句。发现读得好的就表扬,并让他带读。
这样做着大部分孩子能做到认真听,认真读,特别是读得好的孩子很高兴,因为让他们带读觉得很自豪,小脸上洋溢着得意。想着希望通过这样的事带动孩子能认真完成读书的作业。不要认为没有写的作业,就没有作业。当然为了给那些回家完全没有读书的孩子一点惩罚,我让他们几个下课不要出去在班上读书,补回昨的作业。以课文读通为结束。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1:49:22 | 只看该作者
六十八、第一节课《学会观察》(二数)

这是徐老师第二次给我们上这节课,听了以后总体的感受:课很精致、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得很巧妙,特别是学习应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教者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对教材钻研的很深。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习热情。
教者以《盲人摸象》的成语故事导入观察,很富有启发性。先声夺人,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有眼睛的幸福,这样的幸福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看清了事物,同时也向孩子无声地灌输了盲人因为没有了眼睛,靠手摸,得出了同一个事物因为摸的点不同,会给人形成不同的印象。孩子学习的兴趣立即大增。
二、利用图片实物的比对,巧妙地突破难点。
教学主要内容时,先以孩子身边的事物照片观察,引导初步孩子明白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我们所见到的是不一样的。得出这一结论后,就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观察小猴
教者让孩子们分坐在猴子的四边,并帖出了从四个方位拍摄的四个图,这一设计方便了孩子对自己的观察进行表述,同时又让没有观察对的孩子有了一个比对的对象。再通过教者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得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观察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因为有了上面的比对,不断地换位观察,孩子们在活动实践中很清楚地撑握了观察图的方法。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分清一幅图的观察点,很轻松地解决了。
光达到这一点还不够,教者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地明白辨别的方法,还教给孩子们画图的方法。
三、适宜的拓展,让孩子们再掀思维的热潮
好的教学不仅能完成课本中的知识,如果能不失时宜地进行适度的拓展,那孩子们的思维就会得到激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学习内容。
教者在本节课中,小结内容后,抛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不一样呢?抛出这个问题后,孩子们立刻讨论开了,并且比划着,说明着自己的理由。我想下课后,孩子们也会不断地思考的。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思考去观察世界,我想这应该是这节课最终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1:49:32 | 只看该作者
六十九、8、7加几(一数)

这是我们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本课内容时,把它们分成了两个例题来教的。总是觉得这一部分的编排不是那么合理,在孩子们没有很好地掌握8加几的时候,就要求孩子们在同一个算式中运用并学习7加几来计算,看起来似乎是符合孩子的发展,发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实这真的是想当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还没有会走,我们可以要求他去跑吗?现在我们就在做这样的事。我不否认一定有不少孩子在学习这两个内容时会知道同一个算式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答,可是那是对一部分好学生而言的。我们的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一部分孩子会达到,就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教材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中,部分孩子会有所发现,我们应该激励表扬,不能作为该学的内容要求孩子达到。这样会让一半的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我看到了陈老师努力地引导着孩子们能有所发现,能学好本课内容。她的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富有鼓动性地语言,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教师开始就以一个自编的儿歌导入,引导孩子记熟凑十的口诀,孩子们在拍手歌中记住了一到九的凑十口诀。接着教者以鼓励性的语言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小朋友们,你们想到数学王国里去遨游吗?那就必需闯过三关,现在我们就来闯第一关”由九加几复习凑十法,导入8、7加几。
孩子们每闯过一关,教者总是以激励性的语言加以鼓励。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直观与操作相结合,让孩子形成鲜明的形象。
在解决本课的难点时,教者不仅让孩子们说,还让孩子们摆起了小棒,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明白了凑十法的过程。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孩子们要能列全三种计算方法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混淆的现象。而教者也在尽力地引导着孩子们说全三种方法,让孩子们明白同一个算式可以凑8也可以凑7。我感觉得孩子们学得比较吃力,可是如果这分成两个算式,那7、8的凑十就会非常容易,可能孩子们也会在学习中发现其实在一个算式中我们可以凑我们熟悉的那个数为十,进行计算的。
三、巧妙地解决错题,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在孩子们完成想想做做一中的一题时,教者发现一个孩子做错了,她没有放弃,而是立刻把他的作业拿到了展示台上,先让孩子自己看图,并说说自己的解法,引导孩子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这样既帮助这个小朋友明白了错误所在,同时又引导了孩子们学会自己纠错、检查的方法,以便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1:49:40 | 只看该作者
七十、冰花

读着冰花,孩子们就认为是雪花,再看着图片、光盘的确是雪花飞舞的季节里,我们才能领略到冰花的阿娜多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知道冰花与雪花是不一样了,中午的时候忙着找了不少的图片,想带着孩子边欣赏边读课文。
看着那些美丽的冰花,读着作者丰富地想象,孩子们也展开了想象:它象不怕冷的菊花,象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象飞舞的蝴蝶,象飘落的树叶……(其实孩子们想象不是那么丰富的,有些是在不断地引导下产生的,这样做,只是为了能逐步地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着自然界的冰花(我觉得那更象雾凇),让我不禁带着孩子背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是这样背着,其实是很牵强的,因为在孩子们的脑中并没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还不如眼前的冰花来得直接些呢,不过还是想熏陶熏陶。
再带着孩子把自己的想象插入课文中朗读,个个也挺自得的。因为我在引的时候会摸着那说出此种想象句子的孩子的头,那孩子们在读的时候记住了这句是这个孩子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想起刚才孩子们发言的内容,更是为了让那发言的孩子产生自豪感,想以此来激发孩子们能积极动脑发言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18: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