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提高习作评改实效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8: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小学 高学雷



    内容摘要



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小学生习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小学习作评改依然存在形式过于单一,实效性差的问题。本文拟从“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评改习作策略”“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价形式多元”“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等方面来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以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关键词



   习作评改  现状  要求  策略  方式 多元化实效性



正文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跨入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极大的关注!各级各类的优秀习作指导课、示范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的评改,好像并没有受到广大教育者们的“青睐”,习作评改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在许多地区依然亘古不变地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这种评改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因此,“高劳动,低效率”的老套习作评改模式这块“坚冰”一定要打破!



如何一改过去那种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的习作评改模式呢?本人认为只有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及习作评改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习作评改策略



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讲究原则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不但强调写作前的准备和指导,而且强调写作后的评议和修改。因此,对于习作评改,我们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确定各个年级习作评改的重点;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习作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记得有这样一个教学故事:



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在教孩子写信的格式时,他告诉孩子们说:“其实这次习作很容易得满分,只要大家按照习作的要求认真地写,把信的格式写正确!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孩子们来劲了,个个神情专注地写起来,结果老师当堂评改,还真是有一大半同学得了满分。原来,老师评改的标准是:只要学生信的格式写对,暂不管内容如何,都给了满分!



这种评价要求向我们昭示了什么呢?



我们必须清楚:对于学生的习作要多就少改,注意维持孩子习作的兴趣,保护孩子习作的自信心。对低年级写话的评改,更要体现以鼓励为主的思想。对孩子写得好的地方,可以批上一两句发自内心的话,或者划上一个鼓励性的标志或线条;对于习作中写字、用词等方面特别明显的问题,可以适当指出,但没有必要有错必纠。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低年级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写话开头一点要空两格,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有一些孩子会忘记,因而非常生气,甚至挖苦、批评学生。其实,这样的规范化要求完全可以逐步去落实,不必急于求成,如果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习作的兴趣,打击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另外,习作评改还要根据学生作文的个别差异,在评改习作内容和要求上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和弹性,有的侧重材料,有的侧重构思,有的侧重遣词造句,有的侧重规范书写,对优秀习作要求可适当高些,对较差的作文要求可放宽些。总的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依据《课程标准》,注意把握作文评改的要求,讲究评改的策略。



二、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改形式多元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我们应该一改过去单一评改方式,采用老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家长评改、网络评改等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导者,教师评改显得尤为重要!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教师采用与学生“背对背”的单项批改,必将是“吃力不讨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关于老师的评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可以本其经验而创造他途。”我想,叶老一定是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改方式,提高评改实效。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最近,小语论坛上有网友提出:教师不再批改学生的习作,而是改成写读后感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我觉得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



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的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自改互改,长此坚持下去,让学生形成习惯,对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3.家长评改习作要讲究方法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可以说,面对家庭教育的日趋笃厚,相信这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4.网络评价习作要客观公正



对于大人们来说,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的东西。真真假假,难以辨清!但几年的教育教学论坛的经验告诉我,网络对于教育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环境、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习作评改该当中去!记得上海一家小学的网站上就开辟了一个“网络习作评改”的空间,据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网络评改也会出现一些胡改乱评的现象!要想使网络评价习作更客观公正的话,还需要各级各类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给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



三、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



习作的写作过程和习作的评改过程并不是明显的先后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过程。习作材料、立意、构思、遣词造句甚至书写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口说或片断练习进行评议和修改。从习作指导来说,有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也有作后指导;从评改角度来说,有作后评改,也有作前评改和作中评改。习作评改是作文指导的一个方面,并和其他方面的指导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绝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四、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自由写作、个性化习作和有创意的写作,但不等于说写作没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在习作评改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评改成为个性飞扬、创造性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个性、创造性受到约束、限制甚至打击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落实写作的基本规范。当然,当学生习作思想偏激,观点不正确时,教师必须依据《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行文至此,概以述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习作评价必须积极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切实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8月第一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2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