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七单元说课稿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0: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七单元说课稿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文昌侨中       韩静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目标九年级第七单元的单元教学,本单元以Vacations 为话题,让学生搜集并了解一些世界名胜,并谈论喜欢去旅游的地方,以便更进一步运用形容词和定语从句。在上一单元运用定语从句谈论自己喜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定语从句谈论所喜欢去旅游的地方,学好这一单元对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学会谈论他们想要参观的地方。
词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单词。
功能句: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功能句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无论你去哪旅行,你能用英语,指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4)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重点词汇和功能句。
(5)  教学难点
结合功能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初步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潜在英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几个方面。
二.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9年级毕业班的英语教学要在教学教材新内容的同时,注意兼顾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归纳和复习。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新课教学与复习之间的关系。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较差,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词汇教学时,采用图片幻灯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易于     接受。
2 让学生利用功能句反复操练。
3  听力训练时,指导学生感知问题,再有目的的去听,根据学生听的情况,适当调整听的速度,确保听的效果。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本单元的词汇和功能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课内外敢于用英语交流和表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请教,并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在测试中成绩能有所提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
五.教具设计
录音机  多媒体课件  卡片图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热身引出话题 学习新词汇
第二课时 主话题应用    语法简讲
第三课时 selfcheck     阅读教学
第四课时 设计练习巩固操练 总结
第五,第六课时 测试
七 .各板书设计按教学实际设定
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设计:
(1)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充分感知,积极体验,大胆实践。例如:在复习环节,学生可以利用很多机会: Once minute dialogue(每组都有一次) Revise words and phrase (每人至少一次)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每组一次)
(2)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例如:本单元设计了几个任务,操作简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九.评价目的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
1  评价目的的确立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计划时,首先要确定科学的,可操作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评价。
2.教学整体框架结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准备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单元的词汇和功能句 思考,回答,表演,对话 在情景中引出课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任务一
创设情景 让学生看一些中国名胜等图片,然后与学生复习有关词汇,引出新的单词。 倾听,观看,理解,记忆(集体活动);回答(个体活动);跟读,模仿,参与操练(集体活动)。 通过图片为学生设置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句型和单词的用法。
任务二
链接活动 教师T:I’d like to travel to France . I’d love to visit Paris. Because …
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理解。 观看,回答,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回答之后,编他们自己的对话,表演。 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环境的模拟情境中自主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
任务三
分组活动 全班分为8组,进行对话表演。教师巡视,观察,监控,调整,提供帮助。 讨论,体验各地的景点,并共同设计和排练本组的展开活动。 不仅体现小组中学习的合作学习,也体现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
任务四
听力练习 教师创设听力情境,并对听力提出适当的问题,供学生思考,理解,播放录音,核对答案。 听音,选择,小组讨论,全班订正。 练习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任务五
写作练习 让学生查找一些世界名胜的资料,并对其分类,归纳,总结。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班级前进行讨论,进行二人练习,然后全班进行模拟操练,最后写作,小组评论。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发挥学生的自组性,放手让学生去创造,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课后评价活动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根据调查表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Writing
Reciting 通过设立书面作业,设定不同的作业完成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完成的作业等级程度不同,以达到有针对的个性化评价。

十.课程评价
1.评价目的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重视英语学科的知识体系,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考察,导致了课堂教学以考试为中心的局面,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张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发展,从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评价内容
(1)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情况,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策略发展状态:在学生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对话表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是否根据不同情况的学习任务调整学习策略。
(3)单元小测试检验教学效果,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学生对教学重点掌握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4)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了解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1.  评价工具
(1)话语评价
(2)星级评价: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听力先锋,最佳演员,最佳搭档,记忆能手,“快又准”标兵。
(3)对后进生的学生设立最佳表演奖。
目的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过程和快乐。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面对学习有积极的心态。
2.  评价方法
(1)  课前评价。
在听新课之前,出示幻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知道自己需要掌握哪些重要信息,注意力集中,听的效果好。我采用给出分数或等级的同时,表扬听力强,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同学。这样训练听力的同时也培养提问和问答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活动。
课上学生活动教多,评价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加上课堂容量较大,时间显的很紧,所以评价方式主要是老师评,多说些鼓励性语言。
(3)课后评价。
检查老师课上布置的写作练习。
由学生自己把不懂的整理出来交给老师,供教师做个别辅导并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
第七单元学习情况调查表(写出好中差三个评价等级)
姓名:
学习内容 词汇 语法复习 交际用语的运用 旅游话题的写作 旅游话题的阅读
掌握情况         
3. 评价结果
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大部分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较差的学生通过课上的反馈对其个别辅导,使其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1)我们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用英语交际的难度大,在分组讨论中,如何调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缩小差距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2)我在教第二课时,课堂容量较大,如果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可能完不成大纲规定的任务,所以如果完不成,我准备把最后一个话题设计为课后作业。
(3)班大人多,我所交的两个班每个班50人,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很难及时地对每个组进行指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6: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