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5 10:53:56
|
只看该作者
22 唐雎不辱使命
①重点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③重难问题: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企图吞并安陵郡
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23 隆中对*
①重点翻译: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9.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10.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12.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②重难问题: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 “凡三往,乃见”;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①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9、“卧龙”比喻什么?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说说它的意思。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4 出师表*
①重点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0、受任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理解性默写: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13、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请来了对局势有扭转作用的之人,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③重难问题: 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④课外延伸:【一】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二】出自本文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指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察纳雅言:征求好的建议。
25 词五首与课外古诗词背诵
词五首
一 《望江南》
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 《渔家傲·秋思》
1 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4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 《行路难》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 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 《武陵春》
1 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 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 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 《破阵子》
1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4 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6 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 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8 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9 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旅生活的概括,像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请写出一位像他这样的将军,并写出其诗词名篇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