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全程快乐”作文教学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8: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南宏力学校 郭德勇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人乐观。学生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这也正是众多教师多年来想致力解决的一个难题。但因出发点不同,原因不一,也就形成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百花齐放,莫衷一是的局面。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令许多教师手足无措,不知究竟该何去何从。其实,这只是一个作文理念的问题,有了一个正确的、先进的理念作支撑,许多东西都是可以“洋为中用”的。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教学理念才是先进的,正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呢?在第一线工作的同行们应该都有这样的发现,学生当中总有个别学生并不惧怕作文,而是喜于作文,乐于作文。他们把下笔前的憧憬,行文时的冲动,成文后的喜悦当作了一种可以回味的精神享受的过程。当然,这只是部分学生的一种个性体验。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这种部分学生的个体体验变为每个个体的体验,使所有学生都能“轻轻松松落笔,快快乐乐作文”,充分享受作文全程的快乐。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到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字上下功夫



这里的“活”,包括作文教学的内容,形式,课型三个方面。



内容活:就是说不可把作文的内容局限于课堂教材之内,应大胆地跳出教材之外,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学生喜闻乐见的,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和学生眼中的生活瞬间。



形式活:作文教学的形式其实就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方式。达到同样一个目的,教学的方式却是灵活多变的。譬如:教学的目的是耕田犁地,其方式可能是“刀耕火种”,也可能是“黄牛犁杖”,或许是机械化工作。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总之,根据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灵活的进行教学是学生喜欢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型活:课型活是说作文教学应摒弃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改,学生看的呆板作文教学模式,变单一课型为多元课型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摸索出了五种作文课型

1.作文活动课



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新鲜素材的课型。教师可以把活动带入课堂,也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开展活动。包括观察课,材料积累课,自由活动课和创设情境作文课。



2.技法传授课



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阅读教训练项目进行写作指导,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作文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课型。主要目的是降低作文教学坡度,使学生的表达多样化,情趣化。



3.批改指导课



是以传授批改作文方法为主的课型。这种课型,教师要首先教给学生评改一篇作文的方法。以后,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的习作要求的作文提出批改的侧重点和要求,使学生在互批互改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习作水平。



4.写作评点课。



这一课型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写作课,老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指导只为指路,一般不超过十分钟,然后就是学生写作;第二步评点课,教师浏览全部作文后抓住作文中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示范评点,并出示评改要求,然后,学生进行互批互改。对批改有异议的可当堂反批。从而缩短作文教学的反馈时间。这种课型一般应安排在两课时内。



5.佳作欣赏课



就是对教材中,读物中,学生习作中的有助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文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结构的剖析,词句的欣赏,情感的体味,在欣赏阅读中渗透习作指导的课型。



在实际教学中,这五种课型穿插运用,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有很好的帮助。



二、题目上做文章



作文题目必须具有开拓学生思路的引发功能。记得一节作文课上,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为开阔学生思路,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我》,然后问学生:“会吗?有内容可写吗?”全班只有一个学生举手。于是教师在“我”字后面又加了几个字,题目变成了《我这个人》,又问学生:“会了吗?有材料吗?”这一次,班上有四五个学生举手。紧接着,老师粉笔一挥,又添上了几个字。题目马上变成了《哈哈,我这个人》《嘿,我这个人》《唉,我这个人》《呜呜,我这个人》……这一下,不等老师询问,学生们纷纷举手,齐声嚷道:“有了!会了!”后来,学生写出的作文也精彩纷呈。由此可见,有一个好的题目,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爱好、脾气、秉性也各有特色。对于同一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一次作文,题目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努力做到多样化,去迎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条件,引发学生写作的激情。



三、“名”字上出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正在写一篇作文,若问他们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往往瞠目结舌,除了说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写会挨批评之外再无他言。至于为什么要写文章,写这篇文章对学生本人有什么意义,几乎无所考虑。于是,他们匆匆动手,从开头到结尾,只是以不挨老师批评为准则,过得去即可。这也正是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写作没有交际对象,表达不问交际双方的实际需要。试想,这样怎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怎样提高呢?俗话说得好“出师有名,方能有目的而为之。”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在《于老师印象记》的作文教学设计中,于老师在进行了必要的课堂的教学之后,让学生写好《于老师印象记》这篇作文寄给他在徐州的学生看,来说明于老师课讲得怎么样;在《劝戒烟》的教学设计中,于老师要求学生写一封信寄给自己吸烟的亲人,劝阻他们远离烟草;在《轧面机》的教学设计中,于老师要求学生为不会使用轧面机的老师傅写一则轧面机的的使用说明书。这种做法,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出师有名”的创作热情之中,怎能不写出有些的文章来呢?



四、勤批改挖潜在



学生写完一篇作文以后,往往会有一种成就感,自我感觉良好。并且他们希望能够尽快的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赞扬。这种激情一般能保持两到三天左右。如若在这期间,教师能评判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并指导学生修改。学生的印象是最深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然而,一个语文教师往往要批改一个班级的作文,耗时却需一周至两周左右。等到教师批改完毕,学生的激情也丧失殆尽。拿到作文,只不过匆匆瞥上一眼分数和老师的评语而已。至于老师为什么这样批改,该怎样修改这篇文章,他们已无有心情去认真思考。教师的辛勤付出收效却甚微。因此,缩短教师的作文批改周期,在学生的兴奋期内评改结束,也是学生快乐作文的一个有力保证。要想做到这一点,前文谈到的写作评点课不失为一种妥善的解决办法。它即教给了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使学生交流了习作,同时缩短了评改周期,升华了学生习作的激情,可谓一箭多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若想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作文的快乐,就必须想方设法满足其发表的欲望,肯定其成功,鼓励其改进。佳作欣赏课是合适的方法之一、至于恰当的评语,示范宣读,展览交流的方法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满足学生这种欲望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依实际情况而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愉悦对学生写作是有益无害的。



五、语言中树典范



德国教育家地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作为一种教育艺术,在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已不能再仅仅成为一种传业授道的工具,而应充分发挥其以下功能:



1.唤醒功能。



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寻找侧重点,用话语对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和智慧进行唤醒。例如:作文情景设计《退牙刷》,学生在第一次退牙刷因没有礼貌,不讲方法失败后,教师相机引导:“想想看,怎样说话才能让售货员心里觉得高兴,愉快的把牙刷退掉。”学生一听恍然大悟。接下来的表演中,不但用上了礼貌用语,并适时夸奖了售货员,分析了退与不退的利弊,最终退货成功。这其实就是教师语言唤醒功能的具体体现。



2.激趣功能。



也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该风趣幽默,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因为语言的诙谐能够使师生的关系融洽,有助于情感的交流,激活学生的灵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于老师印象记》教学设计中,于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材怎么样时的话语:“再看看于老师身材怎么样,瞧瞧够不够当模特的料。”当学生错误的用了“苗条”一词时,于老师一笑:“我有那么漂亮吗?我要是个女的,听了你说的那心里可美了。”在学生回答用上了“匀称”一词时,与老师又说道:“听了你的描述,我心里想吃了蜜似的。看来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这寥寥数语,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坦诚、和蔼,多么的诙谐、有趣。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兴趣,排除了心理障碍,“亲其师,信其道”,自然会兴味盎然,畅所欲言的。



3.示范功能。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示范性。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学生语言的可依之本,为学生提供可循之道。课堂上教师不妨之乎者也几句,不妨旁征博引几回,不妨多用几个句式,几种修辞。不要怕学生听不明白,就如同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古诗词一样,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也会用了。



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这三种功能,使学生作文的过程始终浸润在艺术性的语言唤醒、示范和愉悦之中,相信学生对作文的情感体验会与日俱增的。



六、技术上多扶持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只把一个题目或一定的写作材料交给学生,便要求学生写出我们理想中的作文。或是对学生进行所谓的作文指导:如何开头,怎样行文,如何结尾,甚至细致到了一句话的写法。然而结果却是学生要么茫茫然不知所措,要么按照老师的悉心指导,循规蹈矩,挤出一篇篇似曾相识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技术上的多加扶持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所说的技术是相对内容而言的。写作文的时候,有效地指导不可缺少,但这种指导不应放在内容上,而应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该如何操作的技术上下功夫。解决了技术问题,学生作文时无困难和障碍,自然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例如:作文《××与××的对话》,从题目上不难看出,这则作文要求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的品质,揭露某种现象或说明一定的道理。若从内容上指导,可能只会导致学生互相模仿、照搬。针对于这篇作文,根据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把指导重点放在了语言的写法上,教给学生人物语言的三种写法要点:



1.语言规范化:告诉学生作文中在写到人物的语言时,要做到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和没有提示语四种格式穿插运用;人物对话做到分行写,一个人物的语言及辅助内容写完后,在换到另一个人物说话时要另起一行;还让学生知道文章中用到“说”字时,要考虑到和“说”的意思一样的词有很多,譬如:喊、吼、吆喝、回答、呵斥……要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词。



2.语言生动化。通过(××说:“你过来。”)和(老师几步走到他跟前,把作业本重重的扔到桌子上,严肃的目光足足盯了他一分钟,然后,深深叹了口气说:“你过来。”看来老师真的生气了。)这两句话的对比,使学生明白要想使人物的语言生动起来,就必须注重到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行描述。当然例子还有很多,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3.语言个性化。通过例子,让学生知道语言只有注重到人物的年龄特点,职业特点,时代特点以及说话的场合,才能更好的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在这些技术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局部练笔,这样就把困难降低了坡度,简化处理。学生有了局部练习成功的喜悦与激情,作文不难写出佳作来。



其实,影响学生快乐作文的因素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用外在因素激活内在因素,用内在因素促进外在因素,一定会使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保持愉快的心态,真正做到轻轻松松落笔,快快乐乐作文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5: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