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23: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一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 走进中学, 一切的改变都是一种新的开始,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 ( )
A、主动学习,调整心态 B、积极适应新生活
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D、勇者无往而不胜
2、 小明想打开心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应该培养 的性格。 ( ) A、天真好动 B、沉默寡言 C、直爽大度、文静腼腆 D、热情开朗
3、 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 在街上见到你的新同桌, 虽然不熟, 但你应该 ( )
A、不予理睬    B、自然大方,主动与他打招呼
C、阿谀奉承    D、紧张局促,羞怯不安
4、 “放进一滴红颜料, 可以染红一杯清水。 ”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 ) A、集体的荣誉与个人活动无关 B、红色放到哪里都会变红的
C、一个人做了好事可以给集体带来荣誉,而做了坏事则会给集体抹黑 D、集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5、 下列行为能体现有班级集体荣誉感意识的是 ( )
A、只要自己成绩优秀,其他一切与我无关
B、只要把班集体活动搞好,学习成绩差一点也无所谓
C、个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班级形象,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
D、独木不成林,单个人的任何行为不会影响班集体的荣誉
6、 中学时许多同学开始写日记, 这是从哪个方面观察和认识自己? ( ) A、外在的体征 B、内在的精神世界
C、自己在集体中地位 D、自我形象
7、 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 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 )
A、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缩小自己的缺点     B、夸大自己的优点 , 不承认自己的缺点 C、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D、接受自己的不足
8、在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有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行动。怎样才能完 善自我? ( )
①追求利益 ②发扬优点 ③克服缺点 ④ 追求进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 “就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就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世界会 变得更美丽。这首歌的歌词告诉我们: ” 友谊建立在 的基础上。 ( )
A、理解和信任 B、宽容和忍让 C、诚实和友谊 D、互相关心和帮助 10、 在青春期, 我们都会有烦恼, 但我们要积极面对, 树立信心。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缺点
B、要学会超越自我,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C、要具有独立性,只看到自己的缺点     D、要具有个性,只看到自己的优点
11、烦恼是心灵的垃圾, “ 是成功的绊脚石, 是快乐的病毒。这说明 ” ( ) A、烦恼是一种疾病,必须用药物治疗
B、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没有任何烦恼的生活
C、成功的人从来就没有烦恼 D、这种不良情绪对我们起着消极作用
12、情绪不稳定,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为了处理好不稳定情绪,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
①情绪不好时听听音乐、打打球
②孤独时找同学聊聊天 ③生气时向父母吵闹一番
④苦闷时躲在屋里不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是( )
A、反映了子女对父母的关爱之情 B、反映了父母对子女成才的希望 C、反映了父母对子女无私、博大、永恒的爱,不求回报的付出
D、反映了父母用爱心来支持子女获得功名
14、中学生小凤到心理咨询室倾诉: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已经尽力了,所以我对父母的对抗心理特别严重。我该怎么办呢?”你认 为小凤应该 ( )
①理解父母的期望 ②继续与父母对抗 ③理解父母的关爱 ④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小丽在上课的时候讲话,被老师批评,心里很不舒服,觉得是老师跟自己过不去。你应该这样去劝小丽 ( )
A、给这个老师起绰号 B、以后都不听这个老师的课,和他对着干
C、主动找老师,向老师认错 D、跟同学说这个老师的不是
16、老师难免有错误,我们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们的尊重。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 ( ) A、当面指责 B、要考虑老师的感情,不伤害老师 C、让别人去说 D、干脆不说
17、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说明 ( )
①礼貌是成功交往的通行证 ②礼貌是交往的前提
③礼貌能增添一个人的风采 ④谦虚的人总是广受欢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 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马克思的名言告诉我们 (  )
A、男女同学交往要自然和适度 B、要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
C、要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D、真诚与尊重是交往的前提,是建立和发展真挚友情的基础
19、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就可能建立纯真的异性友谊。下列选项中属于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是 ( )
A、八年级(3)班的男女同学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
B、张强和同桌王丽在课桌上画“三八线”
C、刘芳和赵刚放学后经常单独去湖边散步
D、李军拒绝和女生一起参加文艺演出
20、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社会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习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联合国提出了“ ”的崭新理念。
( ) A、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B、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C、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D、热爱学习、终身学习
21、 “学习有法,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 就是说 ( )
A、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B、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C、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方法可能不同
D、要根据自身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22、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就是 ( )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学习习惯 D、学习观念
23、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 ( )
A、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开始 B、摸索良好的学习方法开始
C、制订具体、明确、可行的计划开始 D、从自己的行动开始
24、 搞好初中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
①集中注意力,培养记忆力 ②学会收集、整理、运用信息 ③做好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④善于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22 分)
1、中学生活与小学相比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呢?(8 分)


2、对学生而言,老师是长者,也是朋友。与老师的交往,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那 么, 你希望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 你怎样做才能建立起这样的 师生关系?(8 分)

3、我们应该怎样做学习的主人?(6 分)

三、分析说明题(10 分)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我们学会诚意,实事求是地赞美别人,那么我们的交往就会成功。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四、活动与探究题(20 分)
据上海某教育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统计显示:68.5%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存在以下不 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条理,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一遇到困难, 马上求助同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范围狭窄;上课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及时 复习巩固知识等。 而大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都具备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有计划 并严格执行;新课预习,及时复习;遇到问题独立思考,之后才问;经常使用工具书和查阅 资料;上课专心,注意力集中等。 阅读上述调查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2、就材料中提到好的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请在你自己身上找找看。

3、对于材料中不良的学习习惯,你认为应该如何克服呢?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C 6、B 7、D 8、D 9、
A 10、B 11、D 12、A 13、C 14、B 15、C 16、 B 17、B 18
、D 19、A 20、A 21、D 22、C 23、C 24、D
二、简答题:
1、参考课文第 5-6 页。2、参考课文第 57-58 页。
3、参考课文第 73-74 页。
三、分析说明题: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要交往成功,除了要学会诚意,实事求是地赞美 别人之外,还要在交往过程中尊重他人,因为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其次,在交往过程中还要 有礼貌,礼貌会成为帮助你成功的第一张“通行证” 。最后,还要掌握文明交往的艺术,掌 握这种艺术可以使自己顺利地与人交往。
四、活动与探究题:
1、 (1)上述材料说明了不同的学习习惯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2)因为 学习习惯有良好与不良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使人受益终生;不良的 学习习惯可能会助长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贻害无穷。
2、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实际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1)交一些能够管束自己的朋友。在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让他们来约束自己。、
(2)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当自己不能执行学习计划时,给自己一个暗示,坚持执行 既定计划。 (3)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管束自己。在每天将要结束的时候,把这一天控制自己不 良习惯的感受记下来,并提醒自己明天要怎么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