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片断实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规律、推导公式、归纳结论和探索创造。当然,从中也缺少不了教师适时科学地引导,否则,学生得到的只是肤浅的和非系统化的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自主质疑、探索求解中得到主动发展呢?我在设计、教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工程问题”一课时,效果良好。现将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出示:某鞋厂要加工4800双皮鞋。⑴平均每天完成600双,需要几天完成?⑵如果由甲车间加工需要16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批服装的几分之几?⑶如果由乙车间加工需要14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得出的基本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学生运用这一关系式,说出解题思路。)
教师再提问:若这批鞋要求提前完成,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学生1:可以每天多做些。
学生2:甲、乙两车间一起加工。
于是共同编成例题:
某鞋厂要加工4800双鞋,由甲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6天完成,由乙车间单独加工需要24天完成,现在两个车间共同加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两个车间共同加工,需要的时间大概会是多少呢?
学生1:大概需要12天。
学生2:大概需要10天。
学生3:肯定比16天少。
……
教师:大家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请列算式。
(学生思考、列式、报告)
学生1:4800÷(4800÷16+4800÷24) ……方法一
学生2: ……方法二
学生3:4800÷(16+24) ……方法三
学生4: ……方法四
教师:请大家分组讨论,这四种方法都正确吧?
学生1:第1种方法是正确的,先求甲、乙两个车间工作效率的和,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总效率的和就是所求的工作时间。
学生2:第三种方法错了,因为16+24是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的和是没有意义的,并且我算出来结果等于120天,不符合实际。
学生3:第四种方法似乎正确,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
学生4:第四种方法答案与前面不一样,不可能正确。
教师:那么第二种方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5:我认为是正确的。可把加工的4800双鞋看作单位“1”,它是工作总量, 和 分别是甲、乙两车间的工作效率。工作总量“1”除以工作效率的和,就是共同加工的时间,算式“ ”是正确的。
学生6:既然这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题目中的“4800套”岂不是摆设,有没有用呢?可不可以去掉?
教师:你问得真好!把题目中的“4800套”去掉,这题该怎样解答呢?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学生7:还是用第二种方法。
(教师板书解答过程,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教师:现在大家比较一下,第四种方法错在哪里?
学生8:算式中的4800是具体工作量——4800双鞋;而括号中的 、 是指总工作量的 、 ,而不是具体的效率即每天加工的鞋的双数。
学生9: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就是指工作量的 、
等,所以工作效率就应该都用分数表示。这个算式括号内、外的数量没有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