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7 16:12:43
|
只看该作者
四、 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借助多媒体创设小猴兄弟俩盖房子请大象帮忙搬木头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每头大象分到了多少任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样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利于直观思考,为探索计算方法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
新课学习:我分四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探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解决刚才情景中的问题:3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呢?让学生列出乘法或加法算式。教师选取其中的乘法算式,接着引导学生思考20×3等于多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交流,介绍各自用了什么方法算的。在老师对各种合理算法都给予积极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交流过程重点讨论教材给出的后两种算法,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运用2×3=6,类推出20×3=60,这种方法最简便。这里我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探索算法,继而引导学生讨论,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
第二层次
自选算法,形成思路。首先继续利用例题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呢?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接着让学生口算“想想做做”第1题,再通过比较上下二题有什么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从中找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使学生正确理解、内化算法,形成口算思路,为下面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笔算的算理作准备,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应用能力。
第三层次
探究14×2的计算方法。借助多媒体创设小猴兄弟俩摘桃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后,再独立思考怎样算出结果,然后组织学生同桌商量,全班交流介绍算法,重点讨论教材中的第二种算法,即把14拆成10和4,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合起来是28。同时借助刚才的情景和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这种算法,为接着学习笔算作准备。在学生掌握这种算法后,教师结合口算逐步板书出乘法竖式,引出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在此基础上接着再让学生观察竖式,使学生感觉麻烦,产生简化竖式的想法。教师通过电脑演示竖式由繁到简的过程,得出一般写法。最后让学生看着简化后的竖式说一说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四层次
“试一试”笔算3×21。首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写竖式比较好,经过交流学生发现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计算起来更方便,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来检查自己算得对不对,最后通过谈话鼓励学生自觉地验算,培养学生初步的反思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第三环节:
巩固深化,应用提高,结合书中的习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巩固:
第一层次
对应练习。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一组笔算练习和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顺序和积的对位方法。
第二层次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多媒体依次展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根据画面弄清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完成。通过这一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验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层次
开放练习。借助媒体创设去玩具商店购物的情景,首先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随便买上几只,算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帮老师算算,带80元钱够买4辆玩具车吗?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估计一下,最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提问,相互解答,这样既可以巩固乘法计算,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去回忆本课的一些知识点,同时适当地引导和补充,再次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五、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真正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