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30 21:27: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分析与思考: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逐年增加。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在学习与品行方面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学习观念淡薄,学习习惯差,尤其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人辅导,加之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地完成课内外作业,甚至有旷课、中途辍学现象,导致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我们在调研中也了解到,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进取心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的学生还是占了多数。
2、行为习惯不良。大多数留守儿童放任自流,存在说谎现象,花钱大手大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沉迷于电视、网吧、电子游戏室,在校纪律自由散漫,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家里好吃懒做,对监护人不礼貌,生活习惯差,少数少年夜不归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上得不到满足,极易出现心理偏差,内心封闭,情绪消极,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孤僻任性,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交往。另外,留守儿童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更不知感恩图报,不知进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
教育策略: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是学校、家庭、社会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校是全国及省“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先进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全校一百多名留守儿童建立了专项档案,跟踪观察,详实记录,全面实施了“留守学生关爱工程”,内容包括:一是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和“三知、三多、三沟通”工作新机制,二是设置“亲情电话”,三是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关爱活动。目前,学校又与社区、临时监护人、老师协商,建立了“代理妈妈”制度,使留守孩子归有所托,爱有所依。与公安、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班主任、辅导员是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主要参与者,面对留守儿童的诸多难题,要把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给予他们更多的帮扶和关爱,善于与他们进行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平时多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时,转化了一个问题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