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思通过实验发现: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词+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表情作为一种非语言因素在传播信息中是多么的重要。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要求我们除了具有献身教育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外,还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等。其中,作为教学基本能力的教学语言、板书、实验操作、朗读等已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唯有教态的外显特征之一上课表情,其表现却往往不如人意,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表情或冷漠僵化或苟于严肃或造作夸张,不一而足。
心理学的移情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会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正如有的人哭,有的人也随着掉眼泪悲哀一样,教师的面部表情也会通过视觉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因而有些课堂教学,学生上课时拘谨、呆滞、反应僵化、麻木,气氛压抑、沉闷,其个中原因与教师的表情不无关联。显然这种教学情境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相反,课堂上教师若能注意调整好自己的表情造型,充分发挥这个特殊态势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向学生传递感情信息,则课堂上就有可能产生互动效应,使其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营造出优化的学习氛围。
诚然,要处理好面部表情,教师首先“胸中要有一团火”,对学生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情动于中才能形之于外。以创立“情境教学”闻名的李吉林老师曾强调指出,教学要“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情绪状态,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墙垛’,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可见,教师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用自己的热情与希望去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灵之火,外部表情才能有基础有依托,表现才能更真实更自然。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应力求做到亲切、自然、丰富而又善于变化,不夸张不造作,真实而恰切。例如在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时,教师的表情就应当是庄重而严肃的,这样才能与诗歌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才有利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够创设出理想的教学情境。此外,教师不同于演员,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舞台表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善于合理控制好自己的表情,增强驾驭表现感情的能力。现为北大附中副校长的程祥老师为了
使自己的表情更符合教学需求,在泰安六中工作时常常对着镜子练习表情,曾被传为佳话。
总之,良好的上课表情是教师完美素质的体现,任何不当的情绪表现都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破坏课堂教学的情绪氛围,降低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理应把它作为一种能力和修养来认真加以培养和提高,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