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筏子》教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0: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
3、 分析本文衬托、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为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袁鹰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及“黄河的主人”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
2.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3.关于羊皮筏子: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吞噬(    )浊浪(    ) 心悸 (      ) 相称 (    )
似的(    )汹涌(    ) 艄公(     )湍急(    )
浏览(    )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
5. 四字成语
一泻千里  万马奔腾  风平浪静  乘风破浪  提心吊胆  目不转睛  马不停蹄  惊涛骇浪 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6、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
互动2:听了同学的课文复述你有何感想?
互动3:上一篇课文写的是了长江,这篇课文写的是黄河。两位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都作为自然景
观来写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呢?
互动4:现在我们大家再仔细把课文读一遍,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以上几点的?      
互动5:作者极力描写的是黄河上的艄公形象,写乘客的大胆镇静又是为什么呢?  
互动6:那么写黄河的惊涛骇浪以及羊皮筏子的小呢?   
互动7:艄公技艺高超,乘客谈笑自如。这一切都是征服自然的人类的最好写照。那么作者想要通过
这一切阐明的是什么道理呢?
明确:
互动8: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阐明这一道理?
明确:鲜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有正衬,如写黄河的大,以大水车衬托。写黄河的深,以筏子的载重多衬托。写黄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来衬托;有反衬,如见到羊皮筏子前和见到羊皮筏子后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较;有正衬、反衬错杂,如小小的浪头吞噬筏子,即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们;有衬托对比交织,如提心吊胆和从容谈笑即使对比,又是前者反衬后者。这一连串的的对比、衬托是文章结构紧凑、文脉连贯。
7、 课后练习
阅读课文5---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