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冯坡中心小学 梁春芳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关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翻开《海南省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学习纲要》里也很好地解读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呢?我做了一些尝试。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教一首新歌时,以故事导人,很能吸引小学生。如教《卖报歌》前,生动的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风雨中报童的叫卖声,饥寒交迫的境地,悲惨的遭遇,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同情,唱起《卖报歌》来感情真实,更能体现作品的内涵。
2、生动范唱,激发兴趣。
学生往往首先通过老师的范唱接触新歌,先入为主。师范是否清晰、生动、准确颇为重要,生动的范唱,最能直接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范唱时应该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形象鲜明,风格突出。如《 踩雨》这首歌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戴着斗笠、光着脚丫、踩着雨点、嬉耍撒欢的情景。范唱中要将雨打斗笠“嘀哒”“嘀哒”,脚踩雨水“噼啪” “噼啪”的声音表现得形象、生动、活泼、唱“踩雨呀”一段要将孩子撒欢的情绪推向高潮。孩子们一听,就非常喜欢,大大激起了学习兴趣。
3、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法
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法,是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设计出特定的符号表示相应的音乐节奏印象,然后一边演奏一边欣赏的方法。(比如边听音乐边用自己喜好的动作听音乐节奏去打拍子)。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是教师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灌溉给学生,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只是对老师知识经验的重复,缺少自主性、创造性。而主动参与法把欣赏音乐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通过实际活动去发现、感激和表现音乐美。
①、教育学科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学说为主动参与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是教学顺利进行又能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②、国内外音乐教学实践为主动参与法提供了事实依据。德国的卡尔、奥尔夫教学法和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乐器演奏合体态律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又比如在本学期里,本人任教的五年级音乐课本里的欣赏民族弦乐《丰收锣鼓》为例来做说明:在欣赏音乐之前,引导学生记忆并用动作模仿打击乐器,人声及各种表现。然后让学生完整听《丰收锣鼓》音乐。让学生初步理解作品朔造音乐形象,鼓励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符号表示音乐节奏印象,在充分尊重学生愿意的基础上,制成伴奏图谱,主要目的是感受到农家乐的收获丰收的喜悦。
4、比赛评奖,争出兴趣
调动孩子们身上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课堂中展开比赛平奖,如班里的“十大歌手”认认真真,歌声嘹亮,“小评委”一本正经等,孩子们通过相互评比,好在哪?从而评出了学问,评出了体会,提高鉴赏力,提高了集体荣誉感,争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多方面的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常能使音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