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点归纳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4:42:45 | 只看该作者

五、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
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改正:在“流失”后面补充“的行为”,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③、随着救援工作的紧张进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已经总结出一些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
改正:在“干预”后面补充“的方法”,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读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补上或者删掉。
2、搭配不当
①、省委省政府追认他为“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烈士”等荣誉称号。
改正:将“追认”改为“追授”,或者删去“等荣誉称号”。
②、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   改正:将“活泼”改为“活跃”或“丰富”。
③、向全世界表现了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成果。   改正:将“表现”改为“展示”。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搭配不得当的词语,改换搭配得当的词语。
3、语序不当
①、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改正:将“改正并认识”调换为“认识并改正”。
②、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海宝”为吉祥物。
改正:将“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调换为“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
③、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
改正:将“发射并研制”调换为“研制并发射”。
④、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长人的知识。
改正:将“能丰富人的情感”和“能增长人的知识”调换。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順序安排不得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调换。
4、自相矛盾
①、来自我市金融保险系统以及部分学校的近千余名代表,……改正:“近”和“余”自相矛盾,删其一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自相矛盾的词语,删去其中一个使语句通顺。
5、重复累赘
①、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改正:删去“不”字。
②、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改正:删去句子中第二个“不”字。
③、为了防止不感染禽流感,请大家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改正:删去“不”字。
③、这种新研发的汽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80公里。    改正:删去“每小时”。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重复累赘的字词,删去其中一个。
六、现代文阅读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7、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8、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9、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4:42:47 | 只看该作者

10、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1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2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3、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4、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突出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2 18: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