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作文研讨会交流材料 与生活握手,真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3: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生活握手,真好
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  刘占成
七十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课程改革,指出了语文课程及其教学的开放性,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出版社教材选用的很多课文,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这就意味了教材又向生活化迈进了一大步。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方式何不也朝着“生活化”这个方向迈进呢?让学生感到:与生活握手,如此美好!
一、课前——接近生活。
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如果学生课前对来源于生活的课本有了感性的了解,有了直接的体验,那么,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来说,将特别有利于其对文本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浏览、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如在上小学语文出版社教材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找图书等形式,查找了大量有关鲁迅生平和作品之类的资料。学生在对鲁迅有较多方面的了解后,对“他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人的爱戴”。这个问题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另如上语文出版社教材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课前,带领学生到红果子镇财政局去仔细观赏爬山虎,让同学们摸一摸爬山虎青翠欲滴的绿叶,拉一拉爬山虎那像蛟龙爪子般的脚,在爬山虎前照一张年少灿烂的笑脸……借此体验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氛围。因为有了课前的实地考察,课堂上同学们就能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谈感受,找到了生活经验与文本经验的接合点,使学生更加亲近了语言文字,体会到景物美,语言更美。
二、课中——演绎生活。
语文是和人的生命、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学科。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语文学习应该“跳”到“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获得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价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习惯,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例如:《西门豹》一课中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教学中我抓住“磕头求饶”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即课堂中请几位同学以表演的方式进行补白,补出官绅求饶悔过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该死啊,给河伯娶媳妇这事都是小的瞎编的,请您开恩哪……”然后趁势引导扮演百姓的学生:“这位大爷,您老有什么说的?”,已经入境的学生自然会说:“啊呀,我真糊涂呀!”、“我的孩子死得冤啊!今天总算报了仇了”……
在这个语文课堂上既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又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文;学生不仅受到了一次真善美的洗礼,同时也学到了怎样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态度,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3:12:15 | 只看该作者
三、课后——走进生活。
家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场所,家庭中的事、物都是学生最熟悉的,教师应把学生家庭生活中有意义的内容纳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设计教学活动,拓展教学内容。如学习了语文版教材第七册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马克•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歌颂父母亲的课文时,则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但课堂上再现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探究又是不断深化的,同时由于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新的问题和新的需要将不断产生,学生在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时也不免流露出面对父母关心的不耐烦,不理解,总认为父母约束自己太多,此时,就要求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带领学生走近父母,走进生活,从不同侧面来了解父母,争取互相理解。基于此,我就针对学生“乱花钱,买零食”,不体谅父母的问题,做一次“家庭开支和收入调查情况”实践活动。一位家长在和孩子共同完成这项调查,编写手抄报时写出这样的感叹:“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乱花钱,现在通过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个作业,才发现自己花钱也不节俭,没有合理的家庭经济意识。没给孩子做好榜样,今后也让孩子多来参与家庭事务。”一位学生写到:“以前我总认为妈妈太小气了,要钱不给,这次通过调查我才知道,钱来的不容易,家里的开支太大了,钱就像流水一样,我应该多体谅妈妈。”如此联系家庭生活实际进行的教学,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很好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必须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就必须将其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也只有这样,语文教育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与生活握手,真好!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主编 李家栋 2003.11 开明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主编 秦训刚 晏渝生 2002年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3: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