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论文 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6:4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键词】  加强积累 提高素养
语文教师可能都遇到这种情况:当你提出某个问题时,学生信心百倍,乐滋滋地举手要回答,可当你真的请他回答时,他却支支吾吾,难以表达。于是你替他换成某个准确的词,他高兴得连连点头。学生写作文时大多遇到过心中有话,笔下却无法“生花”,写出来的文章总感觉只是一件事的梗概——“文章有骨头无肉”。这些都出自同一原因——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因为语言积累的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做到一蹴而就。俗话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便成了“空中楼阁”,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空话。
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不外乎存在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教师教学上的误区。教师上课时,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详尽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以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取代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学生学习语言。
二是学生阅读时的误区。有一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太少,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够丰富。有些同学可能看过许多课外书,可积累的语言依旧很少,那是因为他们看书时只注重故事的情节,缺少对表达形式的品味。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那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训练科目,还有像《秋天的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精美散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诗篇,这些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强后盾。
我于2004年下学期开始接三(3)班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积累,尤其对学生的课外积累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视课文和示范引导,教给积累方法。
1、进行积累,理解先行。
我们的课本都是通过专家的仔细筛选,大都是精典之作。尤其是新教材,有许多如《乡下人家》、《搭石》等精美的作品,要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有换词法、想象法、感情朗读法等等。例: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自然段,“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出示这段话后,把加点的词去掉让学生读,然后添上这些词再读,分析,品味这些用词的准确,作者为什么用“闯”这一词,这一“闯”字向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朗读感悟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仇恨日益增长。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提高。
2、强化积累,背诵是关键。
①摘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学期发给学生一本课内摘抄本,一课一面,分成好词与佳句两部分,要求他们认真摘抄每课的好词佳句。每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颇丰。
②背诵。《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教育心理学》中也曾说过,“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的基础”,教材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精典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背一背。
在起初的教学生涯,我总觉得应该给学生多讲解、多理解,总觉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微弱。后来尝试让学生多读一点儿,多背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记得教学《学弈》一课时,我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读通、读顺、读懂、读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最后背诵出来,结果绝大部分同学能知道课文的意思,要知道,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读、诵两个字,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后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揠苗助长》,如“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这样难懂的长句,学生一会儿就读懂了。
3、迁移积累,活动与实践是载体。
①说中运用。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口语交际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课堂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课本剧”,“小导游”,“介绍课本人物”,“课堂小辩论”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②写中运用。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他们所积累的语言。成语、谚语、歇后语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亮点。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注重引导学生修改用词不准确,或语句生硬的地方,经常问一问学生,这里可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还可以用些什么词?对作文中出现的生动语句,教师要添上醒目的波浪线,批注上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评语,并在班上大声诵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6:46:38 | 只看该作者
二、学法迁移,加强课外积累       
1、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
这四个学期中,每学期都有课外积累的重点。依次是:成语、古诗、精彩语段、名人名言、宋词等。我和学生一道,坚持每天提前十分钟到学校,把要背的内容抄在小黑板上,有时是一首古诗,有时是5个成语,对所背内容,稍加解释,或干脆不作解释,让学生背下来。对学习成绩较好的,要求他们每星期看一本课外书,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写一写读书笔记。
2、背诵的形式多样化。
一味的死背,易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教师要在形式上变换花样,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背诵成语时,把成语分类,含有数字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等等,让学生先摘抄,再背下来。背诵时可以同桌互背,可以到小组长那儿背,也可以到家长那儿背,教师的检查也多种形式,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
3、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
我坚持了两年的课前三分钟语言积累,如三年级上学期,每天要三位同学到讲台前背诵一首课外积累的古诗。本学期每天派三位同学上来说一说你背诵的格言警句。当他们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地背出一条格言时,我马上重复一遍,并且简单地说一说这句格言告诉我以后该怎么做,背诵的学生听了乐得不得了,同时也教育了全班。经常举办一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古诗朗诵会等活动,学生还有自己的“采蜜本”,“词汇百宝箱”,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积累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三、适当进行一些生活语言的积累
我们的生活中蕴藏许多精彩生动的语句,人们平时的语言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留心生活语言,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去观察,去积累,如记下这一星期听到的最精彩的一句话,最好笑的一个词,家乡谚语等。
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我觉得学生受益很多,我看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变化,学生的课堂回答不再简单的“对”或“错”,而是一段完整的话。尤其在作文中,常能看到一些美妙句子。从学生的作文中,我深刻体会到朱熹的那句“豁然贯通”,当学生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自然会“喷涌而出”。
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过程中,我有两点深刻体会:
1、学生的记忆力很有潜力。老师不要老是担心学生背不下来,只要教师稍加要求,对那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马上背得出,基础较弱会很快跟上。本学期我尝试要学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念奴娇》,嘿,有些同学第二天就流畅地背下来了。看着他们有滋有味地背着“大江东去,浪涛尽……”,你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成长,在进步!
2、贵在坚持。我们的语文课时间紧任务重,本身要完成一本厚厚的语文书,再来课内课外的积累,无疑加重了教学任务,但只要我们方法灵活,见缝插针,当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语文素养也就得到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会更灵敏,定能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并写出优美的文章。我想:这便是学生的文化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也一定会因此而变得深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20: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