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物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营养物质》这一课题是在初中课本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食物的热价。本章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消化系统是构成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也是与人体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有直接关系的四个系统之一,它的作用与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有关。而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自于食物。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后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大纲、教材的各知识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 学生知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2) 知道食物的热价。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饮食中的主要食物,大致明白其营养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记忆和应用能力。
3、情意目标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竞赛、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六大类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学生对此缺少感性认识。
2、教学难点: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都能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本节的难点。因为关于能量的知识学生在物理学中还没有学到,特别是物质的热价比较抽象,学生不理解。
二、教法和学法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已有了一些生活经历或经验,这对理解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差,懒于思考。所以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交流、合作”的空间,以唤醒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并让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故在教法上选择了寓教于乐的(1)直观法、(2)阅读、思考、讨论相结合、(3)类比归纳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的关系,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在上述教学主法指导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类比、分析、讨论、合作与分享概括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1、引言的设计:展示非洲难民儿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图片中儿童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卷曲在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一位没吃早餐的同学说说上到第三、第四节课后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营养物质。通过观察图片,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2、关于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教学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互相交流结果,教师给以肯定和鼓励,达到师生共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维生素种类
食物来源
主要功能
缺乏症
以上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表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师提供背景资料:
在冰天雪地的极地,爱斯基摩人的晚餐是切成厚片的鲸的生肉。在中国的小山村,老奶奶吃的是米饭。而万里之遥的美国,一位大学生吃的是咸肉汉堡、沙拉和咖啡,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餐桌上的食物可能是蛇肉、昆虫、热的红辣椒、咸鱼和木薯。
所有这一切,都经我们的消化系统,把我们吞下的食物,转变成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用以为我们提供能量,修补并且维持体内的组织。
一些外国人有十分不好的饮食习惯,他们吃大量的快餐食品,典型的美国人的食物趋向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全世界的疾病调查表明,人体正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举例来说:在外国,富含脂类的饮食会导致肥胖和心脏病。而高盐的饮食和熏制的食物会导致胃和食道癌的发病率提高。在饮食中缺乏丰富纤维素的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就相对普遍,而在乡下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中,由于他们的饮食中有丰富的谷物和高的纤维素,他们就很少患结肠癌。
讨论:从上述文字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引发各小组对饮食与健康、饮食与文化等问题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阐明自己的观点,对表现良好、知识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自己独创观点的学生进行奖励。
以上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布置课后任务:
查找资料:什么是绿色产品?有专门的识别标志吗?有有效期标志吗?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营养物质
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营养物质 无机物:水、无机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