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上午,我与我校几位同事前往卫岗小学南区听了三节包河区骨干教师教学展示课。听了三节精彩的课后,我们收获颇多,同时我与同事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只言片语,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第一节《青海高原一株柳》,因为本文是描写一株柳的,要让学生走近这株柳,自然少不了学生的观察,而我们平时多是调动了学生的眼睛,其实观察的范畴不仅仅是用眼看,它更是多种感官能力的协同完成的,视觉、触觉、听觉、不仅动眼,更要动手、动口、动身、动鼻等,多种感官的协同,才构成观察。本课教学中把在观察与想象中体会高原之柳的神奇伟大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落实过程中可以更加细致化一些。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理想的相处交流应是“天人合一”之境,皆要求我们不能把其他人和物当做第三者,应该是“我和你”的关系。教学中有这样的仿写:“多少次狂风撕扯着她,想把她推倒在地,她---------”此处如果把“她”换成“你”或“我”,我想对学生心灵的冲击力可能会更大。
第二节《黄鹤楼送别》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简洁,过渡语简练,干脆,语言素养高,课境是优美的,课堂气氛是淡雅的。本文的题材是一种新题材,是编者编的独特的样式,以文带诗、以诗带文或诗文互现,这种文本我要用它来教什么,教学生学什么,作为读、写、读写结合的范本和样式,显然本节课李老师是把它当做朗读的范本,通过读来体悟送别之情,侧重以文带诗。
诗文互现,诗的空白处,就是文的精彩处,可以由课的隐含和音外之音来弥补。如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都是本文的重点与独特之处。
第三节也是《黄鹤楼送别》,巫老师刚劲的粉笔字,教师教学语言的深厚,语气,语调及体态对学生的感染力,营造了一个适合学习的语境和情境。其次本课的指导朗读,体悟情感也是独具特色的。如在教学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时,教师围绕“诗是用来想的”要求学生读出画面,同时提供多种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加上提示语,走进人物内心,再如加上动作表情边演边读,充分把学生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有序有法有度且独特的训练。这样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即是学生知识内化、方法内化、情感内化的过程。
以上即是我与同事们的一些浅见,感谢三位老师的三节课给听课老师带来的收获和思考,希望以此来促进包河小语教师更快更好的发展。(李琼 张荣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