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3: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几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    裴娣娜
研究思考的基点:
1、反思总结、升华提高、凝聚共识、智慧共享。立足于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读懂学科、读懂教师、读懂学生,读懂中国的小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2、着眼于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现代化发展。
该项研究的重要意义:
立足于变革性实践的反思总结,找到共同话语,形成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围绕某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才有可能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并为不同学派的孕育形成搭建平台。
释题:
1、回到原点——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方式,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只有真正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以及目前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
2、“策略”区别于“模式”。
3、语文学科研究的特性。
4、研究与思考的主题:对课堂教学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探讨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一、中国语文教学研究的历史审视
1、中国语言学习教学方式的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积累” (关注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近代:“训练” (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现代:“陶冶” (关注学生整体语言素养的达成)
2、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进程审视
历史审视目的: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改革实践之路。四个阶段:
A、1978年到1984年,清理“地基”,解放思想。
B、1995年到1992年,“三个面向”,引进国外著述,开扩视野;启动了文革中一度中断的教育实践研究(议题:关注能力培养及教法改革)。
C、1993年到2000年,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如何基于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形成符合本土特色的教学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模式。依托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典型教育试验,a形成以“发展”为核心的研究主题,从对传统教育的改造提升到具有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b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视角诠释教学现象及其本质;c形成了科学与人文互补的教育实践规范观(涌现若干典型的教育改革实验)
D、2001年至今。国家规模的课程改革,为我国中小学全面介入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搭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践研究平台。在古—今、东—西文化背景下,融通思想资源,超越体用之争,从知识移植走向文化的学术追求,走向学术自主性发展;打破固有的学科壁垒,多学科相互渗透、交流与对话;拓展以现代性为核心的广阔的问题域。
3、我国课堂教学近30年发生的深刻变化(创新点)
A、在教学目标上:a“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三个阶段的认识发展过程)。b课堂教学目标价值趋向多元化的特点。
B、教学内容的设计:克服旧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此处记录有遗漏——整理者注】
C、课堂教学进程安排:“目标——策略——评价” “活动——体验——表现” 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讨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D、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实现着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A、从关注结果的实效性(学生分数高低),进而关注过程的合理性,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的差异发。B、从教师教学水平的分析,进而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C、从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而揭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色,形成教学的不同流派和风格。
语文教学研究坚持现代教学观,坚持改革创新,正实现从“工具论”向“发展论”的重要转变。
5、改革开放30年中国学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特色
A、批判与反思:研究基于对现实把握的敏锐的改革意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危机感。B、自觉寻求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现代西方哲学、中国文化传统为思想源。C、依托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现代教学基本命题不断生成与确立。D、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局面。
二、理论的迷茫与实践的困惑
学科建设中坚持变革性实践的三个难题:1、面向真实的教育生活的困难。2、理论提升的困难。3、研究方法突破的困难。
A、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实施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1、关于创设情境的功能问题。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价值功能:①激发学习动机,②形成问题意识,③培养知识迁移能力。误区:仅将情境创设作为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手段,这是一种工具性价值观。
2、关于“体验”问题。问题在於没有真正把我“体验”的内涵。“体验”的实质:改善学生自我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认识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真善美的统一。
3、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位问题。定位: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学生社会化进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仅将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一个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发展学生社会性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功能,导致小组合作的形式化倾向。
B、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争论
1、教学的基础性问题。2、教学面向生活实际的问题。3、课程与教学的文化性问题。4、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定位问题。5、关于有效教学的标准问题。6、群体发展还是个体差异发展。7、教学中的指导与非指导。8、如何看待班级授课制的改造。9、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课堂教学的公平问题)10、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强调批判和超越。
2、观念上的争论
在实践、活动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基于变革性实践,将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才能回答语言学转向、生活世界解释学及发生认识论对传统认识论若干问题提出的挑战,真正实现对传统认识论的超越。
3、实践概念内涵特征的考察
“实践”内涵演化分三个阶段,实现了从传统时间认识论向时间价值论的根本转变。
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人的理智发展的三种活动——理论活动(物理学、数学、神学—形而上学思辨);实践活动(伦理学,研究人的品行);制作活动(技艺学、修辞学)。认为这种活动是“自身为目的的理性活动”,由于自身的缘故而被展开,始于自身,为了自身……【此处记录有遗漏——整理者注】
⑵近代的工具理性论:无论唯理论还是经验论,其核心均造成人的存在本身的物化。
⑶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内涵的根本性超越。a着眼于人的生命活动、人的存在方式,是本体论、存在论角度的分析。b既要揭示规律,又要达到价值目的。
4、突破点:基于变革性实践的教学活动表现形态:⑴区别于体现主客二分的外在的功利性形态。变革性实践的特质:a批判性与建构性;b关注人的发展、人的生命及其价值。⑵教学实践活动的两个向度。一是学生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构成的社会性的交往活动。⑶教学实践活动的三种类型:一是认识活动,指向的是科学文化;二是交往活动,指向的是交往文化(合作文化);三是艺术活动,或称自由性活动,不仅包含视、听觉艺术,展现的是符号与生命的统一,指向的是艺术文化(精神文化)。
C、我们没有读懂中国教师的教学实践。
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思想。
三、中国语文学科发展性教学策略构建的方法论思考
(一)现代课堂教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关注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关注教与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真正的发展。
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杂感《冷眼看作文》
再过两个月,我就要升入初中了,站在童年尾巴上的我,回想起了语文书上要求我们写的那一串串的作文题目:《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事》《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最佩服的一个人》……真让人无可奈何。还记得老师千叮嘱万嘱咐要我们写事的文章一定要总—分—总三段。写人的文章一定要在结尾扣题写上“啊,这就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之类的之无味的烂话。这不,前几天的期中考试题目《我长大了》有点意思,可看看作文要求,嗟夫!“可以写你学会了炒菜,做饭;也可以写你学会了读书……”不用再往下看,就知道具体要求又是什么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之类的话。不用动脑筋,随便把以前写的“做饭”、“炒菜”之类的事件套进去,结尾扣上“我长大了”。甭管是不是真心要写的话,但,考试结果——高分!
……
马上就要上初中了,语文老师又会怎样引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呢,我期待着。
关注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关注教与学活动的方式,实现学生真实的真正的发展。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这正是在课堂教学观念层面上的一个实质性超越。
(二)关键:读懂变革性实践
对李吉林情景教育思想的再认识。情境教育:通过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生存环境,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世界意义:情境教育思想,将科学与人文统整,实现的是对教育过程人文、艺术的把握,对传统知识观的超越,对工具理性教学观的理性批判,解决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情境教学的创新点:⑴重新认识教学的本质;⑵重新认识语文学科教学的性质(文化性、实践性);⑶重新建构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与策略,形成了三个基本命题:一是“回到生活”,二是“创设情境”,三是“活动体验”。
“回到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到真实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符号学习与鲜活的生活经验链接,从而使语文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
“创设情境”。是对学生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是引导儿童从图画的色彩线条、音乐的旋律节奏中,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教材描写的形象之美。
“活动体验”。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活动形式,形成了独特的体现学科特色的活动形态,这就是以情境创设为主线的六大途径——图画在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生活展现。
“生活”、“情境”、“活动”,恢复了语言学习的本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和创作,使学生从字、词、句的认知到整体语文素养的达成,从而实现语言美和生活美的统一。
(三)语言学习教学策略研究域的界定
1、语言学习的学科性质的再认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语言学的视角——语言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文化学的视角——语言学习,是一种建构性和生成性的文化。
2、语言学习的内在机制与学习特点问题。不同的语文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的实效性——言语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生言语学习的独特性——学生生活实践中言语学习的积累和领悟——言语互动的学习机制,对话与交往与学生言语能力的生成——学生个体差异发展与教学策略的多样选择——语言的理性(概括性)与感性(艺术语言)关系及其培养——个人经验与言语的理解和表达——学生言语技能的有效训练——语言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特色。
3、语言学习教学的进程设计研究。语言学习与教学策略的文化性研究。现代语言学习,是一种建构性和生成性文化,其核心内涵是:理解与交流;批判性思考;审美体验。关键问题是,规范性与表述性关系。
4、研究问题:⑴语文学科的文化学特征分析;⑵多元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研究;⑶理解与交流方式和途径;⑷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⑸审美体验的方式与途径。
5、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言学习教学内容的整合。
四、发展性教学策略的实施
A、发展性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1、发展性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它体现主体教育思想,首先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2、发展性教学策略构建的基础是对学科教学过程规律、学生学习内在机制及特点的把握。
3、发展性教学策略有丰富多样的存在形态。
研究的定位——课堂教学的创新。⑴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整合,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挖掘人文内涵。⑵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⑶实施发展性教学策略,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度;合作学习与探讨的有效性;学生自主选择及差异发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B、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技术构成
1、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3、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4、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
C、构建有语文学科教学特色的学习策略
对北京地区20所中小学21位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经验的调查(2007.5),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2007.11成都)
创设与语言情境策略:设计多种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策略;通过上下文推断语义的策略;整体呈现语言的策略。
D、我们的认识
1、语言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关键在于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个性教学风格,使学习在整体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和主动的发展。
2、教学是生动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造。教师应有:发展意识、反思意识、效率意识、特色意识。要具有反思、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并自觉地保持科学、严谨、宽容、求实的学术品性。
结语;变革性实践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生存方式,只有变革性实践,才是保持学科创新发展持久的生命力,也正是变革性实践成就了教育家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因此,我们要满腔热忱地读懂变革性实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8 11:20:1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是生动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造。教师应有:发展意识、反思意识、效率意识、特色意识。要具有反思、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并自觉地保持科学、严谨、宽容、求实的学术品性。
变革性实践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生存方式,只有变革性实践,才是保持学科创新发展持久的生命力,也正是变革性实践成就了教育家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因此,我们要满腔热忱地读懂变革性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09: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