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之:当代名人事迹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8:03:26 | 只看该作者
8.林毅夫
 林毅夫,男,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经济学家。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学历: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工作简历: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银首席经济学家将更进一步转变世银与中国的关系。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妻子:陈云英,是一位特殊教育专家。
传奇经历
  投笔从戎的高才生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也许正是为了验证林火树的心愿,林毅夫后来从台湾毅然泅过海峡,投奔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父亲和自己的一个梦想。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连的任务。马山连是全师最重要的一个连,不但全连官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装备福利都是全师最好的。因为这个连的位置正在马山,是全金门距大陆最近的据点,退潮时离对岸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军民的活动,所以多年来都是金门防务部接待外宾眺望的明星据点。
  林毅夫自己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然而,台湾海峡如一道屏障,硬是生生地将两岸人民骨肉分离,使他心中的“大中国思想”无法实现。他痛恨这种人为的分离,却又无法改变现实。
  林毅夫曾听人说,十年前,金东题旅部某连有一名搜索排长,从天摩山下由后屿坡泅水到对岸。当时这名排长事前向蛙人借了“蛙鞋”,只说要下海学游泳,泅水的当晚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绿豆汤,第二天一早对岸就广播,宣布那名排长“起义归来”。
  这个故事给了林毅夫极大的启发,他的心情豁然开朗。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

  金门马山连长神秘“失踪”
  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壮,平素爱打篮球,且技术超群。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
  林毅夫光着膀子,整晚都身着短裤,以打篮球消磨时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悄悄地抱着两只篮球下了海,依靠篮球的浮力,加上强健的体魄,沉浮之间,他的脚已触到了大陆的土地。
  林毅夫失踪的那天晚上,金门全岛鸡犬不宁,所有驻军出动,连夜展开全岛水陆两域地毯式搜索。为防“叛逃”泄露军机,连队当即修订了作战计划,两天后展开了全岛东西守备部队互换防区的大规模演习。

  师从大师舒尔茨
  投奔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谙熟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又非常流畅的优势,很快即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舒尔茨自然不会放弃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机会。当时,北大为找一个翻译颇费了一番心思,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惟一人选。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
  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一天,舒尔茨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
  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能师从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是许多经济学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林毅夫自然欣喜若狂。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林毅夫申请了全额奖学金。身在台湾的家人十分挂念林毅夫,当林毅夫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不足时,台湾的家人曾给他汇款资助。不仅如此,即使在林毅夫已功成名就的今天,其哥哥林旺松还出资在北京大学设立中国经济研究奖,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得以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以促进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青年学生与经济学家的联系,并从中选拔学生继续深造。

  与妻子儿女相聚异国
  林毅夫的妻子名叫陈云英,与林毅夫一样,陈云英也出生于台湾。两人婚后,感情非常融洽。陈云英在一所中学里教授语文。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
  当时,陈云英的大儿子已经三岁了,她又身怀六甲。家人都以为林毅夫不在人世了,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是,生性倔强的陈云英坚决不相信丈夫已去世,她经常以泪洗面,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数年后,陈云英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欣喜若狂,当即决定前往美国,与丈夫团聚。1983年,陈云英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
  在美国的4年中,陈云英和林毅夫不在一个城市,没法互相照顾。陈云英一边带孩子,一边上课写论文,花一年半时间拿下了美国爱丁保罗大学特殊教育硕士学位,31岁开始攻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好多次,她刚给孩子做完饭,接着又跑进教室,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中国炒菜味。她最终坚持下来了,拿到了博士学位。1987年林毅夫回国,同年的6月18日,陈云英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八天,就追随丈夫回到了北京。
  在祖国陈云英的事业蓬勃发展。由于她成绩突出,曾多次受到国家教委及残联的表彰,还被推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多次与林毅夫一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人们称为“夫妻议政”的典范。
  陈云英是我国第一个拥有特殊教育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特殊教育专家,如今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带头人”。

  参与“十五”计划起草
  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林毅夫先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3年后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1990年,林毅夫关于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论文《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1992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成为一段时间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为其颁发了经典引文奖。这两篇文章一举奠定了林毅夫在国际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界的地位,一些欧美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视林毅夫为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权威,屡次邀请他出国访问研究。
  1993年,林毅夫获得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论文奖(每年一位),并以《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他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的第四章《价格双轨制与供给反应:理论与来自中国农业的经验证据》,再次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第九届),其他的获奖更是不计其数。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如今,该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大本营。2001年10月,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推动下,首届中国经济学家年会在北大召开,成为中国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林毅夫曾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朱镕基总理倚重的经济决策智囊,也是“十五”计划起草人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决策,尤其对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极具影响力。他也是世界银行现任顾问。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不幸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泪流满面。林毅夫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能成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的终生遗憾。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享年84岁。当时,林毅夫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
  悲痛之余,林毅夫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引起了海峡两岸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有关20多年前尘封的往事再次成为报刊连篇累牍爆炒的话题。台湾“总统府”和“国防部”高官纷纷发表谈话,对林毅夫当年的“叛国”、“投共”极尽严厉之辞,在台湾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给林毅夫奔丧之事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林毅夫本想低调申请返回台湾奔丧,没想到竟引起台湾社会激烈的讨论。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不希望在父亲过世的时候,再次引起太多争议……我最希望能让我很低调地回去看我父亲一眼,在他火化之前再看他一眼……台湾毕竟是我魂系梦牵的地方。”
  林火树的灵柩一直停放在宜兰县员山乡福园,20多天都未入殓,家人想让林毅夫见父亲最后一面。林毅夫的大哥林旺松表示,父亲生前经常提到想再看看弟弟一家人,希望台“政府”能以人道考量,尽速让他回台,以尽其孝思。
  5月30日,台湾当局“基于人道精神考虑”,同意了林毅夫返台奔丧的申请,至于林毅夫案是否超过追诉期属于法律适用问题,其结果不代表“政府”对该项“叛逃行为”的评价有所改变。
  然而,由于林毅夫回台奔丧的问题已被泛政治化,林毅夫和他的家人都改变了初衷,林毅夫最终放弃了返台奔丧的念头,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
  6月2日下午,陈云英怀揣林毅夫的亲笔悼父文,搭乘班机飞抵台北中正机场,当晚歇脚于娘家。次日清晨,在林毅夫大哥林旺松的陪同下,陈云英前往宜兰县员山乡福园的林父灵堂祭拜。6月4日,陈云英披麻戴孝,背上还背着林毅夫的麻衣,在林火树灵前难抑悲痛,放声大哭。她哀伤地说,麻衣让她感到很沉重,她的心也因为丈夫不能回台奔丧感到痛苦。她还说,她这一代40岁以上的人所怀抱的情感,不是今天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她和台湾的感情是割不断的,她是台湾人,也是福建泉州人,她爱台湾,也爱大陆。随后,她又到龙潭公墓上香祭拜婆婆。
  同日上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和女儿林曦亲手布置灵堂,透过互联网现场连线直播方式参与父亲告别式。
  林毅夫透过互联网看到亲人和父亲的灵位时,泪流不止。当他听到宜兰告别时法师说“宜兰下雨可能是因为儿子没有回来”时,踉跄地跪倒在父亲的灵位前,痛哭失声。告别式结束后,他仍向父亲灵位跪叩不起,最后在女儿林曦和学生的搀扶下才缓缓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8:03:37 | 只看该作者
9.周杰伦

     周杰伦绰号“周董”或“小天王周杰伦”,是来自台湾(台北)的歌手、作曲人、作词人、导演。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词曲原创人在华人音乐界的地位,而周杰伦自己也与另外数位知名的华语音乐制作人如王力宏和陶喆等并列成为近五年来影响华语音乐最深的新人之一。周杰伦自己作曲和主唱的作品,多数由方文山作词,内容比一般流行曲勇于涉猎前所未见的题材,如《爸我回来了》的家庭暴力、《双截棍》的武术、《爱在西元前》的世界历史、《梯田》的环保、《四面楚歌》的狗仔队等,这为当代华语乐坛造成冲击。一些说法认为周杰伦是受罗大佑及歌神张学友的影响而开始喜欢并创作流行音乐,这两位华语歌坛的重量级人物在无形当中成为了周杰伦进入流行歌坛的启蒙老师。
    周杰伦的的音乐风格亦十分多样化,他的专长是节奏蓝调(R&B)和饶舌(Rap)。他创新地在歌曲里使用西方古典音乐:如在“双截棍”中的莫扎特奏鸣曲风格的过场;在“蓝色风暴”开端的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也有富中国武术(如《双截棍》、《龙拳》和《霍元甲》)或中国音乐特色的(在《娘子》中,过场的吉他就用了琵琶的轮指奏法;使用民乐乐器:《乱舞春秋》、《发如雪》等)。周杰伦融合中西音乐的风格创造了一种新鲜的声音,这和台湾的主流音乐很不同。他有些歌曲掺入了自然环境或日常物件的录音,这加强了音乐的故事性(例如《将军》的下棋情景、《四面楚歌》的照相机咔嚓声、“蓝色风暴”的电话拨号声、《三年二班》的乒乓球撞击声)。在编曲方面,他的歌曲和音丰富:很多时候主旋律、和音、饶舌、对旋律会一层一层的加上,并在结尾时逐层淡出,颇有层次感;同一旋律录两条音轨同时在左右耳播放,很有立体的合唱效果。他刻意不清楚的咬字使歌曲的说唱部份更有节奏感。
    周杰伦自小父母离异,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之下长大。鸭舌帽、牛仔裤、篮球鞋是他给人家的第一眼感觉,喜欢R&B曲风的音乐,是家独子的一人世界,使得他从小与孤独为邻,他很多想法与体会似乎只有音乐能了解。直到现在面对陌生的人事与环境,他还在努力的适应。他的音乐成熟有重量并且耐听,他对音乐品质要求纯粹的干净。
    小学时,周杰伦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望子成龙的母亲日积月累,凑钱为他买了一架钢琴。“玩”着琴,他挖掘着潜力,慢慢积聚着自己的音乐“资本”。
    高中毕业后,Jay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到餐馆当服务生,被老板暴骂过,克扣过薪水。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杰伦被台湾乐坛老大吴宗宪“相中”,进入吴的公司作音乐制片助理。其间,他不停的写歌,结果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有的甚至当面扔进纸篓。
    周杰伦没有泄气,吴宗宪被其努力感动了,答应歌手唱他的歌。但是,许多著名歌手都不愿意一展歌喉,因为他写的歌太稀奇、太古怪。有一天,吴宗宪抛给他一个机会:10天,写50首歌,然后挑选10首,自己唱,出专辑。终于,他的第一张专辑问世,立即轰动歌坛。紧接着的第二张专辑《范特西》又风靡流行音乐界。
    冰心有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周杰伦的成名之旅,不正是这首诗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8:03:49 | 只看该作者
10.方文山

喜欢周杰伦的歌迷多半也会爱屋及乌的喜欢上方文山的歌词,很多人都评价他是“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这个雅号虽然听起来比较别扭,但确实能证明方文山对于整个流行乐坛的价值。
    周杰伦的新书《D调的华丽》大卖特卖,方文山也紧随其后推出了自己的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以自己和周围朋友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传达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之谈。

【艰辛:帮人送外卖】

方文山原是台北近郊一位不得志的青年,为了圆梦而在台北市苦苦打拼。工作七八年来,他做过防盗器材的推销员,还曾帮别人送过外卖,生活的艰辛让他更懂得机遇的重要性。
他原本的理想是做一位优秀的电影编剧,进而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但当时台湾地区电影的整体滑坡让他望而却步,只好退而求其次地拼命创作歌词,希望可以曲线迂回达成愿望。
当时,他把自己的作品分寄到各大小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手中,每次都要寄出上百份这样的“求职信”,但一直都是石沉大海。

【机会:遇到周杰伦】

终于,在一天半夜12点,方文山突然收到了名嘴吴宗宪的电话,邀请他到自己新成立的音乐工作室任职。突然的惊喜让方文山激动异常,随即总结出自己的一句座右铭:“机会比实力重要。”不过另外还有一句补充条件“实力不够的时候,肯定会流失机会”。
对于自己而言,方文山认为到现在为止总共遇上了两次最佳的机遇,一次就是被吴宗宪发掘,成为专职的作词人,另一次就是遇上周杰伦,成为一对优势互补的黄金搭档。
方文山跟周杰伦是同一批被吴宗宪招入麾下的职员,之外还有十多位同事,他们有的专攻作词,有的专攻作曲,吴宗宪让他们自由组合,多尝试与不同的同事配对。当时周杰伦的曲就成为了众人的抢手货,但每每只有方文山能精准地揣摩其心思,写出绝配的歌词。于是,周杰伦和方文山的组合渐渐地被固定下来。

【合作:甘为他人做嫁衣】

周杰伦和方文山双双被台湾阿尔发唱片“收购”,两人的发展空间被无限拓展,周杰伦也迅速出位,成为全亚洲的创作新人王,而方文山也顶着其“御用词人”的头衔在业内创出一番名号。
关注周杰伦的歌迷都知道,只要是方文山填词、周杰伦作曲的歌水准肯定不低。

【方文山语录】

●杰伦是音乐上的巨人、生活上的侏儒!
●杰伦搞起创作来,能两三个小时不离开座位,每次都是一气呵成的。
●一般来说,都是杰伦先把曲编好,再交给我填词的。如果是快歌的话,他就会告诉我他要的感觉,比如《双节棍》他就要李小龙的味道,《忍者》就得突出日本风味,我按照他的思路再去创作歌词,基本都能达到彼此的理想要求。而如果是抒情慢歌的话,杰伦就没有主张了,多半都是我自己想主题,而他也一定会认可。
●杰伦还是很讲义气的,几乎每次大家一起出去玩,最后都是他买单,我们形容他就是一个“活钱包”

【周杰伦背后的方文山】

大多数人都是在知道周杰伦后,才知道方文山的。 本人对周杰伦的音乐不感兴趣, 但是对他背后的这位超级词家却是推崇有加, 方文山是一个年轻人, 可这个年轻人却对着历史感有着独特的自己的表达, 在历史的和时空的转换中去诠释着自己的音乐理念, 这在时下是很难得的。 我爱你、你爱我的俗套模式已经是流行音乐的主流, 而方文山的作品在上述结构模式的同时 ,却独辟蹊径的追寻古典的情愫,比如《爱在西元前》追寻古文明的遗迹,《上海1943》 对父辈情感的追忆,《娘子》等等这些古典怀旧的音乐元素的渗入对于现在快餐式的爱情歌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这个年轻人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所不应该有的那份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 然而事实上方文山做的很好 。一个年轻人在自己的音乐中去完成对对历史文明的解读和构建并通过音乐传达给大众 (注意这里的大众指的大部分是15之——25这一部分的受众群 最有活力的市场群),让这一部分历史人文素质已经相对较为薄弱的年轻人去感受古典的质感 ,而且是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体验现代社会早已消失殆尽的人性中古朴的东西。
但是方文山的词中会刻意的营造一种虚幻的意境 ,远古的战场、 消失的古文明、 阴森的传说, 都可以成为他笔下的意象。 在后现代主义泛滥的今天, 他也没有免俗。方文山对现代社会年轻人情感的把握, 如果说李宗盛的词是一个老男人的心碎的回忆, 那么方文山的词关注的跟是此时 ,就当下的情感纠葛、 爱恋、 失恋、 移情别恋等等, 较之李词更多了一分时代感, 所以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和欣赏。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文山把流行音乐从靡靡之音带回了古典与历史的音乐融合、怀旧和真挚的相融。方文山的词的风格涉及广泛,除上述涉及的以外,还有很多只得虚幻恐怖的《威廉古堡》等等, 方文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方文山,成为周杰伦最佳拍档,进入华语流行音乐界后,歌词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歌词充满画面,文字剪接宛如电影场景般,这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其自成一格的歌词创作,在传统歌词创作的领域中,独树一帜。至今为止,在方文山为周杰伦创作的歌词中佳作如云:《龙拳》、《双截棍》、《双刀》、《爱在西元前》、《上海一九四三》、《威廉古堡》、《东风破》、《七里香》、《发如雪》、《霍元甲》、《菊花台》、《青花瓷》、《无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01: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