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幼儿园里去看小朋友,感觉个个都是那么地活泼可爱。到小学里,开始出现了差生;到初中,差生的数量就已经占据大部分了;再到高中,老师眼里就没几个聪明的同学了!”这种现象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对孩子的学习的过分的要求,致使随着孩子的年龄的成长,在我们眼睛里消失的是更多的关于人本性的东西,人们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环境、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如何来帮助这些学生呢?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本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环境。
(1)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即加强班风建设。树立积极向上、展现出青春活力和热情的精神风貌,要让好学成为班上的主流,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关心、尊重、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法,多与之交流沟通,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3)情感补偿。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情感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例如:我班学生小黄自小父母离异,他被父母当成皮球踢踢踢来踢去,都不愿抚养他。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待人冷漠,不愿与人沟通的毛病,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对症下药,在班上,鼓励同学们多与该生交流,发现该生情绪上有问题时便及时与其沟通,问明原因,及时解决,每一点进步也不吝表扬。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多次到该生家家访,劝其父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给孩子多一些的爱。通过老师同学爱的付出,重树孩子生活的信心,孩子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
一是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结合起来。学习不是应付家长、教师的“差事”,也不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要明确学习既是履行社会义务,也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二是要引导学生把长远的动机与近期的目标结合起来。仅有远大的理想或鼠目寸光都是不足取的;前者容易让人感到灰心,后者容易使人缺乏斗志。
3.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惯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学习的兴趣,可与每个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比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其找到自信和精神的满足。。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目前赏识教育已经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