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组织教学
|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1=C 2/4 1 2 3 4│5 ─│ 5 4 32│ 1─ ‖ (师) 同学 们 好! (生)老师 你 好!
|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 2/4 1 2 3 4│5 ─│ 5 4 32│ 1─ ‖ (师) 同学 们 好!(生)老师 你 好!
|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
二、欣赏与 感受
|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每当你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在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古今中外许多的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在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下面我们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那位同学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而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到大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像一下,你们小时候,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哄着你们睡觉,那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 回答问题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很快进入今天的主题,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
三、新课学习
|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
|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勃拉姆斯及德国三B
|
| 【设计意图:了解与歌曲有关的更多知识。 】
|
3、师播放歌曲《摇篮曲》
| 让学生轻声哼唱《摇篮曲》
|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母爱情感。
|
4、师弹奏歌曲旋律,
| 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
5、学唱歌谱与歌词 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应该在哪换气? (3)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
|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
|
| 6、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通过对比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在演唱中注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
|
|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
四、创作与表演
| 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可利用教室内资源自编自导进行演唱排练,教师负责音响播放及侧面观察、引导。
| 学生自己表演
汇报今天所学内容和创编的内容
|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式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强化演唱及表演技能。】
|
2、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能力,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
五、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 1、舒伯特《摇篮曲》 师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唱。 2、东北民歌《摇篮曲》 师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老师随着歌曲一起唱。 讨论:比较二首歌曲的异同。
| 师:不同是前者直接抒发感情,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感情。 相同是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摇摆的节奏。
| 【设计意图: 感受音乐的多元化,让学生感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同一音乐体裁的歌颂。 】
|
板书设计
|
《摇篮曲》勃拉姆斯 爱——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