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教师介绍天平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操作当天平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指针指向中。根据这这个原理来称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实物演示的优势。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表象) 二、探索交流,探究新知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1)在天平称出100克的左边空杯,让学生观察是否平衡,感受1只空杯=100克。 (2)往空杯里倒入果汁,另一边加100克法码,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感受天平慢慢倾斜,水是未知数)引出100+X>200,往右加100克法码, 问:哪边重些?(学生初步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的表象) 问: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3)教学100+X=250 问:如果是天平平衡怎么办?(让学生讨论交流平衡的方案)把100克法码换成50克的砝码,这时会怎样?(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天平出现平衡), 问: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用字母X表示怎样用式子表示?得出:100+X=250 2、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以及“方程”的意义 示题:100+X<250 100+X=250 4X+50>100 40+40=80 X÷2=4 5X-12=27 请学生观察合作交流分类:(一)引出(1)两边不相等,叫做不等式。(2)两边相等叫做等式。(二)(1)不含未知数的等式40+40=8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00+X=250 X÷2=4 揭示:(2)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等式叫做方程(通过分类,培养学生对方程意义的了解) 问:方程的具备条件是什么?(感知必须是等式,而一定含有未知数)你能写出一些方程吗?(同桌交流检查) (三)练习:)判断那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6+2X=14 103+X 250÷2=125 6+X>2 51÷A=3 X+Y=180 (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的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教师:我们能够判断什么是方程了,方程和等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你能画图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方程 等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类,自主发现获得对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理解,同时初步渗透教学中的集合思想。) 小结问: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练习巩固 1、判断:(1)等式都是方程 () (2)6X=0也是方程 () (3)方程也是等式 ()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课本: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都很专心听课,学习了方程在我们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数学难题上,用方程来解决就轻而易举的解决,只要大家学好了,长大了同样可以成为数学家的哦,好、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1、出事天平,介绍各部分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指导学生天平平衡关系。 3、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方程的意义来判断什么是方程的策略。 4、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方程的方法。 1、知道天平各部分名称。 2、理解平衡和不平衡的的意义。 3、知道什么事方程 4、能根据数学问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知道天平各部分名称。 2、能判断方程策略 3、会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00克空杯+果汁=250克 100+X=250
1、学生在观察天平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很好了解天平,,充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知道平衡与不平衡的意义。 2、学生能知道什么事方程,根据方程的意义来判断什么是方程的策略。在巩固练习 3、会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