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定位】
《泪珠与珍珠》所在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本单元重点是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提高在今后学习中的概括、提炼、鉴赏能力,进行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开拓创新阅读空间。
【目标及攻坚策略】
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
4.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5.品味文中各种泪水蕴涵的情感,作者在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中寄寓的哲学。
【攻坚方法】
课堂主要部分从整理分析几种泪入手,从离别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来总结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珍珠,珍珠为什么又是泪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是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经困苦,流尽辛酸泪,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泪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你们也都有流泪的经历,但我敢说你们也只是“一抹了之”吧。然而文人骚客却不止于此,他们不仅给泪水贯以“珍珠泪”“相思泪”……的美名,而且能透过晶莹的泪水悟得人间贵有真情的真谛,更能探询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佳作,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
(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
师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你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
预设生成学生明确: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师:说得很好,看得出来同学们更多的还是着眼于对琦君文章中泪珠的寓意和哲理的关注。我们今天就把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定在: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和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三)配乐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问指导分析课文结构
1.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中见出作者情、读者情。更何况是这样一篇优美,富有哲理的散文。
老师愿意为同学作一个示范朗读,同学们呢,则带着思考,在心里默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也就是琦君从几个角度来写泪珠?
讨论后明确:
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
2.品味文本,师生互动研习课文内容。
师问:“书中泪”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
讨论后明确:
①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②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③白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④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⑤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
3.师问:“分离泪”请一位同学读5—6小节
大家仔细品味这两小节的情感,结合韦庄的词来谈谈你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理解或描述这样的一种断肠的场面。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4.师说:“亲子泪”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我们一起来齐读7-9小节,感受一下琦君的语言风格,缓缓的叙述,浓烈的深情。
5.师说:“奋斗泪”请大家选择,在第10小节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话?
讨论后明确:不管是哪一句,都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坎坷,有欢笑,我们需要奋斗,要历尽坎坷。”
6.师问:联系题目,泪珠与珍珠,作者在这里才把两者相连,为什么?前文的叙述与此又有何关系?
讨论后明确:就用琦君的话来回答:“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7.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写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感悟到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
(1)丈夫与亲人相见欲哭无泪的痛苦。
(2)母子、母女对于亲情欲诉而不能的眼泪。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所以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3)从牡蛎造珠这件事中,感悟到: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是牡蛎为了生存而落下的艰辛之泪。
8.师问:“慈悲泪”与“感恩泪”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为什么文章还要写“观音流泪”“基督徒涕泪交流”的情景呢?
讨论后明确:
⑴“观音流泪”是因为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愿为天下苍生幸福平安而落泪。这是一种爱之真切的泪,是一种神圣的、幸福的泪。
⑵基督徒是为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流下的最最纯洁真挚的泪水,是一种感恩之心的激动的泪水。在这里泪水已远远超过了人间个人亲情,是一种普天之爱,至高无上的泪水。同时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达到了最高境界,主题也随着升华了。
师说:文章中是什么样的思想线索把这些泪与心串成项链?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9.师问:文中三次出现了“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是否重复?试体会每一部分的含义。
讨论后明确:
①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②再次谈及,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
③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师小结:这些包含着人生高尚情感的泪珠,使我们的眼睛更清明,使我们的心灵更温厚,在琦君老人的眼里在我们的心里已幻化成人世间最美丽最宝贵的珍珠。
(四)品味语言赏真情
①美在古典。善于引用古诗文名句,营造出浓烈的文化氛围,不仅丰富了内容,深化了意旨,还满溢着古朴、雅致、淡远的书卷之气,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示着古典美。
②美在真情。以真切的细节描摹烘托出温馨深远的意境,如“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儿子冥顽不灵却“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还有“流泪的观音”等等,寥寥数语,小中见大,细中显神,无不是泪光融融的动人画面,无不是情味深浓的真善美的世界。
③美在哲理。标题、文眼句、珍珠的传说等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哲思美。珍珠的光华与泪水的苦咸本是相伴而生,珍珠恰是痛苦的结晶;“流多泪水”与“饱经忧患”是生命的真谛;故我们只有感恩于这个世界,才能使自己纯洁真诚。
(五)深入讨论、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人生感悟(音乐响起)
泪珠晶莹透亮,浸润着人的欢喜、悲伤和痛苦。同学们,在大家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流过泪?最动情的流泪体验是哪次?请“真情告白”。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小结:人是要流泪的。大凡流泪的原因乃是人的各种经历所致。如果没有变故,那是不会有泪的。而人生的变故会使眼泪变得更加真切和纯洁,这真切和纯洁的泪弥足珍贵,如珍珠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