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8:2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通过两个小孩子辩日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情分析
按照学生目前知识基础,了解课文内容可能比较容易,在明辨事理环节可能不是那么顺利。需要教师好好的点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
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2 08:27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读通课文




三、精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





五、明理。





1.       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要求学生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
























教师小结归纳。


提问学生回答,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1.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1、到底这两个小孩谁说的对呢?讨论。



检查预习
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学习。







初步了解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理解课文,明辨事理。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正方 小儿A                                   反方 小儿B

观点:晨近午远                        观点:晨远午近

理由:大则近,小则远            辩 理由:凉则远,热则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8:27:3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首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把读贯穿其中,通过读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其次我加入了一个“明理”的环节。这个明理指的是“两小儿辩日”一课的科学道理。看过多次不同的教者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和诵读上,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一课所提示的科学道理,也就是究竟是“远大近小”还是“远小近大”。学生学习了这一课,往往还是对两小儿所争辩的事情模棱两可。我首先让学生讨论,结果是一半学生说第一个小孩说的对,还有一半的学生说第二个小孩的对。全班只有一个学生说都不对,并很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当时,同学们还笑他呢。我依然是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让学生回家查阅各种资料,在活动课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后全班同学的结论都统一了。我告诉学生:真理不一定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的!
     当然这节课也有让我遗憾的地方。比如:在时间的掌握上不够合理;对词语的理解上,有时候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理解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