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变”来“变”去的盐》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8: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变”来“变”去的盐》是湘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在这一课中教材安排了“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可逆的变化过程”、“制作一个蜡星星”3个活动,这3个活动构成了学生认识可逆变化过程的三个台阶:第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盐溶解于水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并通过分析变化过程的特点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第二个活动,主要是概念的运用,对物质变化过程是否可逆进行判断,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完善概念体系并及时巩固;第三个活动,旨在发挥科技史(“青铜器的生产”)的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制作蜡星星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科技史“青铜器的生产”的教学和活动3的教学。
    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但个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为例,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 以“把苹果切开”为例,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步进行判断,能模仿青铜器的生产方法制作蜡星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科学知识
  1. 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2. 知道“煮海为盐”、“青铜器的生产”是人们对可逆的变化过程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将盐“变”来“变”去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教学过程
分组实验材料(不是每组都一样):2包盛在小纸包中的少量食盐;少量蒸馏水(或纯净水);清洁并已消毒的小烧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8: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2 08:13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器材介绍与确认、溶解食盐





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的蒸馏水(副板书1:蒸馏水),它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用那已经消毒了的筷子蘸一点尝尝。

师(学生尝过之后):不但没有颜色,而且没有任何味道,是吗?

师:桌上还有2个小纸包,里面装的东西都一样,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看看里面是什么,小心别弄洒了。



估计学生都认识食盐并能正确判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如果直接说出是食盐,“一看就知道是食盐,不错,很有经验!”;如果有人尝了,“请问,你是估计是食盐然后再尝,还是一开始就尝了?”、“你很大胆,幸亏老师今天准备的真是食盐,否则就难以保障你的安全了,请记住,以后可不要轻易尝试不明的物体。






面对摆在桌上的器材,学生是最为关注的,本课教学直接从器材介绍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引领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尝蒸馏水和确认食盐的活动,为后面验证白色结晶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做好了铺垫。





2、溶解食盐并初填变化过程示意图



(1)将盐变“没了”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那纸包里的食盐全都给变“没了”。咱们比比,看哪组变得最快,开始吧。

(2)实验方法交流

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已经变“没了”,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说说,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加水溶解)请问,这盐是真的没了吗?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及时指点并通报情况。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①没有搅拌,也没有全部溶解;②搅拌了,但还没有全部溶解;③搅拌了,也全部溶解了。针对前两种情况,教师可说:“还看见盐呢,再做。”面对做好了的小组,可说:“确实看不见盐了,很好,请做好发言的准备。”


此活动是将盐“变”去的过程,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溶解”的内容,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实验设计就隐含在“将盐变‘没了’”的有趣的竞赛活动之中了。


二、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1、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师: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没了”,请问,这些盐还能再“变”回来吗?如果能,又有哪些方法?

2、实验方法交流



估计学生的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说到的方法:①人工加热;②太阳晒;③风干;④将水蒸发⑤过滤……教师可逐一副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将前3种方法归结到“将水蒸发”。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盐加水溶解就变‘没了’,现在要返回来,你们就都想到要把水分减掉,有道理!可究竟行不行呢,咱们得试试。”)



动手之前先动脑,先进行发散式地实验设计,通过交流将看似不同而实质一样的实验设计初步进行方法归类,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为后面整理并制作出完整的变化过程示意图打好了基础


3、第二组器材介绍

师: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器材,就放在你们的实验桌内,请拿出来,小心别碰坏了。

师(学生拿出器材后):看看,有不认识的吗?(学生第一次使用蒸发皿,也许会称它为“碗”)你所说的这“碗”叫“蒸发皿”(灯片1:蒸发皿),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可以直接用来加热,为了防止烫手,应该用一种工具来夹持,咱们就用试管夹吧。

4、根据器材选方法

师:需要说明的是,每组的器材并不都一样,现在请问,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分次提供材料、第二次材料每组又不同既有规范的实验室用器材,又有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器材),以及根据器材选方法,都体现出材料是“有结构”的,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简约性。



5、交待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灯片2①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师:明白了吗?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

6、学生提取食盐

教师巡视,发现有操作不当的及时指出来;对于完成任务较快的小组,鼓励他们想法子证明析出的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




实验之前的交待是必不可少的,实验中的指导以及因组而异布置任务则体现了因材施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



估计学生会从尝、只放了盐没放别的东西、蒸馏水、容器已消毒等方面来回答。如果学生已经尝过或者首先说到“尝”的方法,可以说:“敢于尝,说明你已经认为它不是产生的新物质,确认它就是盐,请说说你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将能够想到的证据表述出来,然后给予肯定:“说得好,有理有据,虽然很多情况下,加热会导致新物质的产生,但今天这个实验并不会产生新物质”


再次梳理并板书,将复杂的变化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确认食盐变回来了”的活动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三、建立概念可逆的变化过程


1、板书课题并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实验和发言,可以确定今天的课题就是“‘变’来‘变’去的盐”(板书:变来变去的盐),在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还得给这两个“变”字加个引号(添加引号)。

列举与食盐变化过程类似的例子,估计学生会联系前面所学,很容易说出水的变化的例子,教师可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增加些事例;如果学生出现可逆变化过程和循环变化相混淆的情况,例如误将月相变化当成了可逆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逆变过程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两者的区别。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盐水去掉水份又变成了原来的盐,像盐……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板书:——可逆的变化过程)

简要回顾、评议学生先前所想到的提取食盐的方法

2、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请1名学生到前面尝苹果学生嚼苹果的时候,师再切1个)。

    师(对嚼苹果的学生):请稍等,我们刚才学习了可逆的变化过程,现在老师有个要求,麻烦你把正在吃的这半个苹果给变回来。

估计学生会摇头说变不回来,教师可让他说出理由,然后说:“看来是真变不回来了,你还是回座位上去吃完了吧。”

    师(对全班同学):我的那个才切开还没吃呢,你们大家说说,它从一个变成两半,还能再变回来吗?

估计学生会有争议,认为可以变回来的同学可能说出“胶水粘接”、“串起来”等方法,教师可让学生讨论,最后用“盐溶解后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盐”的示意图检验“苹果切开后能否变回原来那个没有缝隙的苹果”,由此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哪两种?




根据实验初步发现变化特点,然后列举类似的变化过程,归纳建立概念,然后以此分类标准去检验其他的变化过程,发现某些变化过程被排除在这一系统标准的外面,在比较之中发现矛盾,完善概念体系,这也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


四、拓展延伸


1、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灯片3:水的三态变化、种子发芽、热胀冷缩、捏橡皮泥、森林大火、炸鸡蛋、蜡烛熔化

    2、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应用

课件:煮海为盐,可逆变化,有利)




通过演绎应用进一步检验、巩固概念体系,科技史资料的运用既凸显了湘版科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又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变”来“变”去的盐

——可逆的变化过程

                                                                               加水溶解


盐                   盐水


将水蒸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8:12:5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上努力体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下几点:1、课前多种渠道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来。2、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组内充分交流,课上自由发问,学生各抒己见,探究味很浓。3、探究手段灵活、有感染力,课件制作直观、精致,吸引学生眼球;将枯燥的科学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兴趣。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表现出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只有做到了“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才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4: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