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导入
二、(1)探究蜡烛的物理
二、(2)、学生做加热蜡烛的实验
三、探究蜡烛的化学变化
四、阅读课文
五、寻找证据
六、小结并结束课。
| 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引入,以此引起学生 的思考,蜡烛流泪之后为什么会变成灰烬?
二、1、让学生观察并填表: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的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2、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使蜡烛发生变化?
3、选择给拉住加热的方法之前,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测:加热以后,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蜡烛又有什么变化?怎么来验证?
、二、(2)1、指导学生,讲清楚实验操作步骤。
2、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分组做实验。
3、教师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提问并小结:蜡烛从加热到冷却这一个过程,只是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三、1、指导学生做点燃蜡烛的变化。
2、强调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做实验
4、教师提问小结:蜡烛燃烧以后会产生哪些新的物质?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四、了解科学家的分类。
五、1、学生辨析并讨论
2、教师指导
六、小教师小结
| 学生会由此想到什么?与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
二、1、学生能够观察到蜡烛的本身特点。
2、学生能够想出一些办法。
3、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能够很猜测。
二、(2)、1、学生通过做实验会有什么发现?
三、
1、学生能够观察到什么?
2、两次实验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四、学生基本能够根据实验进行解说。
五、学生对于性质的变化可能辨析有困难。
| 以古诗导入,将古诗的理解与学生的科学探究有机
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古诗在文学家的笔下揭示的是事物的什么,在科学家的眼里,揭示的又是事物的什么?
二、1、学生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观察的仔细否?
2、让学生思考,能否做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3、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二、(2)、让学生做实验,亲自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让学生做实验,亲自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学习的乐趣。
五、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
六、用所学的知识来揭示文学与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不同的两种手段。
所以千百年来,蜡烛在文学家的笔下成了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一种精神象征,而在科学家的眼里,蜡烛的这种奉献精神的实质却是能量的转换,蜡蜡烛燃烧后,它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等。愿文学的美与科学的真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