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6 08:23:30
|
只看该作者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光的行进
光 自然光源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人造光源 小孔成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对照教学目标,你完成的怎么样?哪方面表现你最满意?今后还要怎样做?
教学反思
《光的行进》教学反思
《光的行进》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考虑到光是学生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物体之一,因为太熟悉,一般的情境不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时用谜语小诗开头,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缤纷绚丽的色彩。利用这个活动,产生情境。引出学生要研究、也能研究的问题---光源。
学生有光沿直线行进这个前概念,只是不够清晰。因此,我运用对比的方法,先观察抛出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接着,回忆水波纹的扩散路线。然后提出灯光如何画?从而引出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行进的。这样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动手之前先动脑”这是路培琦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了科学课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环节的第三部分,验证光的直线行进,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之前,我安排学生先进行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在汇报实验方案时,重点让学生说出实验时硬纸板应如何摆放?在实验中要注意:三个纸板平行,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纸板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些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
解释小孔成像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画出燃烧的蜡烛的火苗。接着,观察通过小孔看到的蜡烛火苗是什么样的?学生发现是倒立的。然后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解释出小孔成像的原因。同时强化了光是沿直线行进的这一概念。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要带着更深刻的问题走出课堂。所以在课程的结尾,我提出问题:如果小孔变大,还会看到小孔成像现象吗?相信会引起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与最积极的行动。
当然我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1、学生举出各种发光物体后,我出示了光源的概念,接着分类。应该让学生先分类,这样学生就会把本身发光的物体分在一起,把反光的物体分在一起。然后教师出示光源概念,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深度。
2、验证光沿直线行进实验中,我选用的小孔板,孔都开在中心。若换做不同部位的三个小孔,会让学生的思维有深度,更强烈的体会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3、光在水中沿直线行进的实验中,我选用手电筒来做实验。手电筒的光线容易发散,如果换镭射笔,实验效果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