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5:0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传统佳节,(板书:佳节)“佳节”什么意思?(美好的节日)像这样美好的节日有哪些?你喜欢这些佳节吗?选择一个说说。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度过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
    在大家看来,过节总是开开心心的,可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读课题)
    3、对于王维,你们了解吗?(补充:他的“山水田园”诗尤其出色。九岁时开始写作,被称为“神童”,15岁便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到长安求学。)
   (从“佳节”入手,回忆学生欢度佳节的情景,然后,笔锋一转,揭示王维在重阳佳节的感叹,引出课题,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故事。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注意生字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出示词语: 单独   异乡    回忆
                   思念   兄弟    挽着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文中理解)
      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一行、齐读(适时正音:兴,在这指“高兴”,所以读第四声。)
      黑板上的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你刚才打小问号的?(对于生字词的理解,主要引导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如:兴高采烈: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兴致勃勃、头插茱萸   
      眺:从高处往远处看,然后拓展举出表示看的词语:“俯视、注视、仰望、紧盯、瞧”)
      4、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也能把它读好,谁愿意来试试,其他同学的任务也很艰巨,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评委。
     (指导朗读古诗:指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5、一首饱含深情的古诗道出了离家两年的王维的心声,千言万语汇成这样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在这指什么节?(重阳节)现在,你理解课题的意思了吗?(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走进课本,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以读为主,通过个别读、评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扫清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精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精读课文,情感涌现
    1、王维为什么会在重阳佳节如此思念亲人呢?读读课文1-3小节,你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2、组织交流。
    A:“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5岁”说明王维很小便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你们几岁了?15岁,正需要父母的关心与照顾。而王维却远离了家乡,而且这一走就是两年。)你们从两年,又有何感受?
     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心情如何?(是啊!与亲人分离,哪怕是几天都会很思念,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它的家乡在华山东边的太原,长安在华山西面,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叫王维怎能不思念亲人呢?)让我们齐读第1小节。
   (过渡:小小年纪,离家两年,思乡情切。还有原因吗?)
    B:“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重阳佳节、合家团聚的日子,王维漫步街头,看到了什么?(人们扶老携幼,……)王维还可能会看到什么呢?
    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出示句子)谁来读?(指名读)
   (2)别人欢度重阳都喜气洋洋,非常热闹,而王维却独自一人,当他看着(引读下一句)
     平时常想家的王维,此时更加思念亲人,谁来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再读)。
     他触景生情,怎能不思念亲人呢?谁再读?
     你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3)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而王维此刻却孤身一人,独在异乡,怎能不思念家乡、亲人呢?让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
    C:看着别人欢欢喜喜地过重阳,此时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呢?
   (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和亲人过重阳节的快乐情景;由过去的快乐想到了现在的天各一方;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
    面对此情此景,王维浮想联翩,以前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在眼前:(引读第1、2句)而如今(引读第3句)王维思念着他的亲人,他的兄弟们一定也在思念着他。(引读第4句)
    文中的……,更让我们知道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文中有个词语就是这个意思,是哪个词?(思绪万千)你理解了思绪万千,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思绪万千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本课总结:下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王维的古诗,体验他的内心,去感受他对家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布置作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5:03: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深刻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王维,这节课,我们将从他的诗中进一步体验他的内心,更深地感受他对家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2.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二、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你愿意读读吗?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四、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五、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六、再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一步感受。
七、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5:03:14 | 只看该作者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

语文姓语名文,语文课就应有语文味,阅读教学更要突出语文味。识字——津津有味;朗读——有滋有味;体会文意——意犹未尽。基于这种思想,本节课体现了:
    1.关注教学目标的整合,三个维度。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人文因素熏陶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的读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验,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语文材料,积淀语感。  对于“头插茱萸”,我通过图片帮助认识,积累表象,对于思念之情,通过配乐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体验。丰富多元的整体构建。  这样初步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的能力。
    2.突出中年段的特点,突出第一课时的特点。喜欢阅读,“逐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喜欢识字写字”是中年段的要求。
多种手段实现这个目标:a多形式的读,自由读,认字;自由读巩固;教师范读,煽情体验思念的滋味;学生配乐读体会;学生默读,理解诗意;分句品读理解字词等。这样把词语的理解、识字、语感训练融入其中。 由于是第一课时,读正确读流利是一个基本要求,于永正老师“不读通课文不开讲”。b书写练习:先营造浓厚的写字氛围,小游戏认字,三个一的提醒,难写字的指导,提笔练字。
3.努力让阅读教学成为对话的过程。突出“文包诗”的特点。课标:文本、师、生的对话过程,教师努力做到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同形式的读和说,应成为主导内容,通过读引领孩子走进课文情境,展开亲密的对话。引导孩子读出情读出神,特别建立词句学习与古诗的对应。在读中感悟,又需要在感悟中读好。教师也努力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努力建立平等的对话过程。适当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比较“倍思亲”和“就思亲”。学生自主读书活动、合作交流活动、教师导读活动“三动协调”,阅读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教学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9: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