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例一:教学二分之一,认识四分之一。
|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2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3)把1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 1、提出问题: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点击课件: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用这样一个数表示,出示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麽名字吗?引出课题。——分数(板书)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中间表示平均分的这条横线,叫它分数线;下面部分表示分得的份数,2,叫它分母;上面部分表示取得份数,1份,叫分子 (3)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4)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 预设有如下几种情况: (1) 1/2。 (2)2/1 (3)0.5 (4)1÷2 学生学习每一份都一样大 师生互动学习
|
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既将“平均分”的概念自然地体现出来,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辅助学生思维,实现了教法中的由扶到放。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月饼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
|
(三)例二:折纸活动。 (四)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五)练一练
|
折一折: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并给它涂上颜色吗?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二层: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教师组织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比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归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3、在○里填上“>”或“<”。
|
学生看图回答。 学生利用纸片进行创作,创作出2/4,1/4,3/8,1/12等
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到: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学生练习再举手作答
| 全班共同学习,气氛活跃。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拓展练习,培养数感。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