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王冕》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1:4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王冕》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少年王冕》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小节,思考:王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从中你看到了一个(   )的王冕。
生默读
交流
生:王冕看到“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湖里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大自然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啊!谁来读好它,其他同学用心品味,用耳朵读
一生读
师:这还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啊!请你美美地读
一生读
师:这更是一幅婀娜多姿的荷花图!老师给你配上音乐来读读
一生读
师:书读多了,审美眼光也更高啊!在阳光的照射下,那荷花姿态娇美,荷叶有了水珠点染,多美啊,赞美一下它们吧!
生:美景如画。
生:诗情画意。
生:色彩斑斓。
生:婀娜多姿
生:鲜花还需绿叶来衬
师:把荷花放到青山绿水中,画面会更加美丽。放牛是累人的,天气也比较热,但美景当前,王冕已经深深地陶醉了。他坐在草地上,放眼仰望,(引读)天上……,平视前方,山上……,低头凝视,湖中……王冕的观察真是井然有序,细致全面。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王冕。
生:一个善于观察的王冕
生:一个善于发现的王冕
生:一个懂得审美的王冕。
师:雨后的美景就象是一幅色彩缤纷的山水画,善于观察的王冕发现了,感受到了,他身处其境,不禁想到了古人所说的       ,他就是那画中的人啊,他多想          ,可惜       ,王冕随后转念又想       。(引述)
师:从王冕的想法中,你悟出了什么?
生:有志者事竟成。
生: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
生:只要有坚定的毅力,勤奋学习,一定能成功。
师:书读多了,明白了道理,人就更自信了——让我们一起自信地读……
师:王冕有了学画荷花的想法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师:王冕成了画荷花的高手。那么他是怎么成为画荷花的高手的呢?
生:我想是王冕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因为他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便大有长进,除了天资以外,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师:是啊,学画的道路也不是一番风顺的。起初画得不好,看着一张张糟糕的画卷,王冕会想……
生:这么糟糕,看来我还要琢磨琢磨哪里出了问题啊。
师:他真是敏于思考。
生:我只要再抓紧点时间,多画画,一定能画好的。
师:勤于动笔一定能成功。
生:我得再仔细观察观察荷花,和我的画比较一下。
师:大自然就是他的老师啊。
师: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这时的王冕想——
生: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生:有志者事竟成。
生:我终于成功了,我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
师:最后,王冕画的荷花是……他成了一个画荷花的“高手”,从哪里看出来“高手”的?
生: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没有一处不是真的,换个成语说说。
生:栩栩如生。
生:惟妙惟肖。
生:活灵活现
师:还有从哪里看出他是画荷花的高手?
生: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
师:从他成长为高手的经历中,你看到了一个(   )的王冕。
生:一个自强不息的王冕。
生:一个勤奋刻苦的王冕。
生:一个意志坚定的王冕。
生:一个刻苦钻研的王冕。
……
简评:
《少年王冕》是一篇人物故事,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此片段是课文5—6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王冕的心理和行为感受他的勤奋好学。教学中,教师以一个填空(    )的王冕为主线贯穿教学。抓住王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感知课文,想象体验情感,品读分享收获。并且,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语文材料有了多元的反应,如:王冕是善于观察的,是勤于动笔的,是拜自然为师的,是敏于思考的等等,使少年王冕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慢慢丰满起来,精神世界也丰富起来了。应该说,这些解读都是正确的,都把握了人物的特点,只不过是选择了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而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3 0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